下午听说可能马上要全面停课,就跟隔壁班数学老师聊了一下,是不是明天周日他们班也要接着上课。因为我班上的孩子们都是上完英语接着去上数学,如果他通知了要补,我这边就必须同步。但我是不希望补课的,原因有很多。试探着问了后听到他的回答,我顿时就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逼迫自己和那些本来就注定学不好文化知识的学生了。
他说:那群孩子平常上课都是求爹爹告奶奶,只有一个女孩子是真正在学习的,其他几个我通知他们来补也不会来。
想起在《不平等的童年》里看到的中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之间的差距,再一对比这些孩子,不得不感叹,有些孩子的一生,基本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如此。小的时候如果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孩子们就不会懂得如何适应规则,父母甚至还跟孩子一起闹腾,觉得规则不合理,应当让孩子自然发展。而那些家庭教育做得好的,都会引导孩子思考,多跟孩子平等交流,使他们不仅能适应规则,甚至有机会与规则制定者一起调整规则,也就类似于班级中的班干部和课代表等。
书中说到,当中产阶级的孩子们在父母精心安排的业余生活中获得许多能力发展时,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们正在看电视、打游戏,或者是在漫无目的地玩耍。作者是一位社会学家,描述的是国外的现状,但与我们如今的境况完全一致。
那些完全上不进去课的孩子们,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开始打游戏,刷抖音快手。有时某些孩子早上起晚了没到校,发信息给他妈妈,连妈妈都还不知道他还没起床。而那一个全班唯一一个真正是来学习的女生,刚开始每次到校都是爸爸送过来,并把孩子学习的一切都询问清楚,一看就是家庭教育极为重视的家庭。
这些差距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但却是在一开始就基本注定的。如果家庭成员仍旧处于疲于奔命阶段,忙碌于赚钱糊口,或因前期自身观念跟不上,想要靠后续补救,成本之高无法估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