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454416/fba321ca40eee7e6.jpeg)
今天从一个显性的量化的“专业类”+“非行业类”的基础象限说起——财报的维度——也是我的十几年如一日的本行工作。
-
财报的基础是账本,而“复式记账法”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性的"全分类"方法,也是我一直敬畏的东东;从空间的维度,把所有能用金额表述的企业各类别交易,天才式的只分成“Debit”和“Credit”两大类;简单即是美,大美又不语;会计师们天天使用这个吃饭的工具方法,又有多少人记得住想得到第一次使用这个方法的伟大的人呢;不过那有怎样,就像用“+”和“-”表述数的分类、“N”和“S”表述地理和磁极一样;
-
财报的基础分类有四张:BS/PL/CF/EQ;进一步把各张展开的会计科目用一个全分类来看,BS/EQ属于“名相”,PL/CF属于“动相”;于是所有能用金额表述的企业各类别交易,可以进一步分归他们于“名相”和“动相”中;滴水不漏;
-
问题来了,这么严密的全分类体系,为什么还有假账呢?这是绝大部分非专业人士感觉头疼的地方。稍许解读一下:分类体系虽然严密无缝,但是分类的过程却是“全主动、全人工”的过程,哪怕是有“软件”和“会计机器人”,程序也还是人设定的;于是就有了主观臆断、有了刻意、有了作恶。。。这是现实的、和任何领域的事物都同构无异的东东;
好了,有点啰嗦了,暂且称之为“假账之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