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是极其重要的一回,这一回信息量太大了,为以后的故事做了大量的铺垫。
作者想方设法把林黛玉和薛宝钗都“赶”进了贾府,现实中和自己姑表妹和姨表姐同住一起的毕竟是少数吧。
总之,作者先写死了林黛玉之母,“派船”接来了黛玉。
又写死了薛宝钗之父,再加一个人命官司,终于也让薛家住进了贾家的梨香院。
也亏作者想得出来,只是不知真有故事原型,还是巧妙构思,总之这贾林薛三家人就理所当然的住在一起,而且开始参加演出一幕幕故事。
至此,文章开始渐渐精彩了,作者文笔开始生动了,人物慢慢鲜活了,生活场景渐渐呈现了。
到第四回,读者至少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点,红楼梦主要人物开始聚齐了。
宝玉、黛玉和宝钗在作者的笔下上演了中国第一个著名的爱情悲剧故事,当然也成了中国几百年来无人不识的“名人”。
第二点,贾家的教育环境很差。
族长贾珍为人不正派,其他管理者又不肯出头,贾赦高卧,贾政不惯俗务,一派乱象导致家族的必然衰落,而这个背景下的恋情也注定有一抹悲哀的色彩。
第三点,贾家的内部环境极其复杂。
男子里面贾珍是族长,宁荣二府并没有分家,而是各房拥有各自留下的基业。
贾政管理荣国府且是贾珍之叔,但不是亲叔,这又带来管理上的问题,不是亲叔,当然就不便对宁府进行过份干预。
贾政上面还有亲哥一枚,名为贾赦,好色无为。
女眷里面贾母是尊老佛爷,可她的儿媳妇娘家不是等闲之辈,王子腾升为九省统制,那么王夫人的地位能低了吗?王熙凤为什么这么受宠?子女里面更有嫡庶之争,内外之别;下人丫鬟也是暗流汹涌。
你以为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当然,作者写的很精彩,虽然这本质上就是一个闲得蛋疼的故事。
总结完第四回,开扒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为第五回开贴的计划一直都有,本来打算更往后些,因为被某些神乎其神的“砖”家给吓到了,怀疑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以免非但揭不出真相,倒给带进泥沟里去。
但细细思量,我始终不相信,愿意花十年功夫“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的一部作品,竟然那么的不真诚,竟然会百般设置圈套,故意埋藏着许多专家所谓的“秘密”,以免读者轻易的读出真相来?
你们把作者想成什么人了?
NO,NO!
作者不是那样的坏人,相反地,是比大众真诚的多的人,才能勇敢写出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给后人留下多少难得的那个时代的场景,那是个没有相机的年代,只有用生花妙笔才能带给我们一副一副生动的生活画卷。
绝对是某些人想太多了,绝对是某些人把自己生活中的、或者思想中的丑恶,人为的嫁接到《红楼梦》的作者身上去了。
作者绝不是这样的人!
习惯了虚伪,面对真诚不太习惯的人还是很多的。
《红楼梦》里面并不是没写这样的丑事,并没有回避人性的丑恶,我有理由相信,作者已经尽了在那个年代最大的真诚来写这部作品。
作品相当于作者的孩子。
谁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如此虚伪?
谁会狠心把这么多的所谓“皇家斗争”写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唯恐不被发现,让自己的孩子毙命?
我不相信!
相反,作者会像母亲一样,竭尽所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因此在第一回开篇不久,就专门明示“因毫不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难道我们都瞎了吗?置作者白纸黑字于不顾,非得捏造一些幻想的“故事”,非得联想“皇家争斗”,人家就不能发自真心的为“闺阁昭传”吗?
人家为什么非得写你们津津乐道的那些“皇家恩怨”?
那些故事已经够多了啊,多到你们什么都能往那方面联想了,作者还要凑那个热闹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