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1-17

2018-11-17

作者: 辰龙_c514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23:07 被阅读0次

脱硫系统改造小结

摘要:公司栲胶脱硫存在问题、改造原理,改造实施后运行情况分析,运行结论。

关键词:栲胶脱硫;高硫煤;改造;脱硫效果;运行效果;节能降耗

1 栲胶脱硫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厂脱硫采用湿法栲胶脱硫,2套系统共11万Nm3/h,现有设备仅适合于进口H2S≤1.2g/m3的工况,当进口H2S在1.5g/m3时,出口H2S达80-100mg/m3。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不稳定,特别是低硫煤的价格持续上升,且采购困难,带来了生产成本升高的不利因素,且无法保证煤的正常供应。如用易于采购且价格较低的高硫煤,因系统负荷和设备限制,无法满足后工段的进气指标要求,且会降低中变催化剂、甲醇催化剂和合成催化剂活性、会使催化剂中毒、增加精炼岗位铜的消耗、堵塞脱碳设备、腐蚀尿素尿塔及对产品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等种种弊病。

我厂目前两塔溶液循环量为1470m3/h,两套系统共用一个再生槽,溶液停留时间短,而硫泡沫采用间歇提取,硫泡沫反复氧化,导致副盐生成量大、硫黄生成量少。硫泡沫采用间歇提取的方式,熔硫采用间歇熔硫,熔硫釜只能处理目前气量下H2S在1.2g/m3时的负荷,且硫泡沫沉淀分离效果差,硫黄纯度低、质量差。

为了适应高硫煤种及降低生产成本,对我厂脱硫系统进行改造。

2 改造方案

2.1脱硫系统改造

根据公司1#脱硫塔气量核算进口H2S在2.5g/m3时,液量需1590m3/h,根据泛点气速计算圆整后塔直径应为φ5.5m。2#脱硫塔系统进口H2S在2.5g/m3液量需1100m3/h,根据泛点气速计算圆整后塔直径应为φ4.5m,现1#塔φ5.2m,2#塔φ4.0m,已不能满足进口H2S在2.5g/m3的状况,吸收系统成为制约瓶颈。

根据需要,充分利用公司闲置φ4.0m脱硫塔将系统部分气量分流给该塔,形成三塔吸收。并通过风机分配气量,有效解决了气量分配问题,成为三塔吸收的关键所在。

2.2 再生系统

目前两塔共用一套再生槽,两塔溶液循环量大,停留时间6.1min,由于再生时间较短,在再生槽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不彻底,直接影响贫液的质量,是造成吸收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三塔吸收所用的溶液循环量增加一台再生槽。

新增加再生槽拟采用连续溢流方式采出硫泡沫,在新再生槽设计上有所突破,达到减少硫的反复浮选、防止过度氧化、降低溶液中的悬浮硫、提高贫液质量。

2.3贫富液泵的匹配

改造前公司贫液泵流量和输送能力不能满足脱硫要求,根据核算需要增加2台1200 m3/h泵,一台贫液泵及一台富液泵。

2.4连续熔硫

目前间歇熔硫方式因处理硫泡沫能力低下、残液的回收问题较多等弊端,已很少厂家使用。

连续熔硫是配合再生连续溢流而进行的革新性措施,具有处理能力高、回收的硫磺纯度高的特点,改造新增加一台连续熔硫釜以解决H2S增加后硫泡沫多的问题,提高硫黄的回收率。

3 改造后效果分析

目前已运行半年,在进口H2S含量为2.5g/m3时,出口H2S含量可为50mg/m3。通过对改造前后数据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产生的效益:改造后入炉煤平均硫含量可提高0.4%左右。根据煤炭采购信息,原料煤硫含量每增加1%,煤炭价格每吨降低150元,按公司造气炉每天耗500吨煤计算,年煤炭采购节约经济效益为990万元。

⑵由于脱硫后出口H2S降低至70mg/m3,可使变换、联醇触媒寿命延长一年,带来相当可观经济效益。副产硫黄可产生部分经济效益。

4 结 论

通过对栲胶脱硫系统脱硫塔、再生系统、贫液泵、融硫釜等设备合理化改造,以及对脱硫工艺运行中硫含量进行调节,解决了限制煤中硫含量而造成脱硫负荷重、脱硫效率降低、出口H2S超标的局面。为脱硫生产实现高负荷、高脱硫效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1-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cw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