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自己敲出的代码显示“hello world!”,已经将近5年了。
那时是在大学的机房里,照着课本上的案例敲着代码,那时候还不知道这行代码会把我带到哪里,现在回看,会深感这是在大学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不只是编程能力本身,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大学里做过好几个作品,也参加过一些比赛,把程序烧写进单片机(一种比电脑CPU更简单的控制器),控制着LED灯、小车、显示屏、蓝牙等等,反复地调试代码想办法解决问题和请教高手。
毕业后因为没有做本专业的工作,就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撸代码了,不过编程的那种流程化、模块化的思维却一直在工作中运用着,还有那种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反复测试的执念,也一并保留着。
最近一两年发现python被推广得火热,连笑来老师都开始写教程,这就必须要重视了。刚好也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数据处理的问题,可以通过代码很轻松地解决,所以在看到自学营的体验营时,就果断加入了。
在开营直播上,辅导员糖糖分享了好几个名人讲学习编程重要性的例子,但最打动我的是那位81岁自学swift的日本老奶奶,真的是说明了“只要想学没有学不会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9029/8954032a0ae2f804.png)
第一天的作业是敲出“hello world”,我知道最大的难点在熟悉vscode编译器,没想到的是在第二步里“配置环境”部分卡住了,没找到输入指令的地方,查了下说有快捷键啥的也没能调用。
看到第三步的指示创建.py文件,想着这是迟早要做的,就先创建了,这时发现是可以直接运行程序了,不用配置环境,也是在.py文件里才能配置环境。
后来有进阶版的作业,用程序计算从1加到100的结果,查看文档后就用for和range解决了,文档里还特别说明了python里的for和C里面的不一样,确实是更接近自然语言,这也是python更容易上手的原因吧。
第一天的作业就是熟悉编译器,现在只用了一小部分的,还要继续摸索,继续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