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在,手机用户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台幼儿园孩子手机使用率达44.9%,每天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
台湾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内地也是如此,深圳大学的一个团队对深圳中小学生手机使用行为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孩子每周使用手机的时间最多高达15个小时。
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长时间使用,不仅直接导致了现在低龄儿童的近视率越来越高,更可怕的是,会让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一系列问题。
美国一项大型研究初步数据显示,重度使用智能型产品玩电子游戏的儿童,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
而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面的皮质,负责处理感官。
并且,电子产品会让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变弱,在成年后更容易有上瘾的倾向。
02
今年一月,一则“12岁孩子手机上充值玩游戏,花了爸爸卡里5000多元治病钱”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
浙江的沈先生因为脑淤血中风住院,治疗后期在家中休养时,发现银行卡被孩子偷偷拿走,用于手机上的游戏充值,而这些钱,是他用来买药的费用。
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深圳一个11岁男孩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银行卡和手机玩游戏,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浙江一名小学五年级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花掉3.8万元。
杭州一个13岁男孩,因不满父亲责备他玩手机,从家里阳台上跳下,所幸楼层不高,没有伤及性命,而男孩被救后得第一句话竟是:“手机给我,我要登录游戏账号。”
有人说是因为现在手机和电子产品太普遍了,所以没办法控制。
但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风靡的东西,真正导致孩子沉迷于手机和电子产品的原因,是缺乏合适的引导和父母的陪伴。
现实中,有多少父母为了图一时的清闲,就把孩子扔给了手机?
03
《少年说2》中,有一个男孩曾这样控诉自己的父母:
“你们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现在的安静,就用手机稳住我们。等我们长大了,沉迷于手机,又说是手机耽误了我们,却没有想过,是谁放弃了对我们的关爱和陪伴。”
孩子哭着说:“我想让你们陪我说说话的时候,你们在玩手机,我想让你们陪我出去走一走的时候,你们还在玩手机,请你们放下手机,陪陪我好吗?”
如果父母自己都是手机控,一到家就刷手机,又有什么资格来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呢?
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如果有更有趣、更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正常的孩子是不会对手机产生过多兴趣的。
热爱生活、负责的父母,会陪伴孩子阅读、手工、游戏,让孩子的热情回归到热气腾腾的生活中来,而不是躲到冷冰冰的电子产品中。
04
老家的表姐,一直是周围人眼中的异类。
村里大多数人在孩子会走路之后,就出去打工了,把孩子放在家里给老人带着。可表姐不愿意,坚持自己在家带小女儿,为这,没少受公婆埋冤。
表姐喜欢看书,每晚都会给孩子读故事。白天干活的时候也带着孩子,她做农活,孩子就在田间地头采野花、玩泥巴,开心的不得了。
闲的时候,村里人喜欢聚在一起打麻将消遣,表姐则是带着孩子一起画画、做手工游戏。
现在,小姑娘到了上学的年纪,爱看书、明事理,独立又大方。
而周围同龄的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辈们又没有那么多精力和能力去教育陪伴,很多都迷上了手机游戏。
有太多父母,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选择放任,错过了孩子最关键的成长和教育阶段。
05
现代社会,很多学习和工作都要借助手机这类电子产品完成。聪明的父母,会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合理分配每日的使用时间,将手机当成工具而不是玩具。
与此同时,自己热爱生活,给孩子营造丰富且有趣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找到健康的乐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无法取代人们之间情感的连接,也无法取代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渴望与体验。
愿我们都能用心的陪伴孩子,多跟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情与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