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日记》
今年2月,我组织班上的小朋友读《小屁孩日记》第一部,半个月读下来,我自己都快掉了一层皮,每天3-4小时的笔记整理,当自己成为主动的输出者,就会付出更多的心力。教是最好的学。既然已经把第一本书来来回回吃了好几遍,我就想着一鼓作气把后面的11本也读完吧。
原来的想法是把所有可以用来上课的场景都截图然后分析,自己再写一个类似的场景。真正读书的时候就2小时一本一本地刷完了,要静下来细细琢磨和分析还真没有下这个狠心。
读完这12本,我印象最深的就是Greg一家突发奇想家庭出游,一路上囧事不断——Diary of a Wimpy Kid - the Long Haul,最新的这一本Diary of a Wimpy Kid -the Getaway同样是妈妈的突发奇想,把圣诞节搬到某度假小岛上,乐事接连上演。
3个月读完这一套书,有几个特别深的感悟吧。
1. 写作的灵感
题材是日记,所以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不是特别大,长短不限,以某个故事的完结为核心。但一本书通常会有几个主题,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家人的婚礼,妈妈上学不在家,他人的聚会等等,因为某个即将来临的节日,或者是活动而有所行动。我们平时总是感慨没有东西可以写,不妨就开始写日记。我们会在日记里记录自己的近况,有时候也会跟进,中间会穿插着有亲人和朋友,这样自己的日记就可以记录很多趣事。我自己写日记通常是在自己心情烦闷的时候,落笔时只能够尽可能写自己的心情,顾不上别人。写完之后也不会再翻看,因为日记里都不是美好的日常,只是一种宣泄。如果能够每天记录,就会逐渐把目光转移到身边的人,也会间接记录一下他们的生活。如此一来,一定可以在一年中找出一些精华来。时常写,就能够逐渐从关注自己到把自己放到环境里,可以写作的就多起来,生活的记录也就会有趣些吧。
2. 读书的呼吸感
我的初始计划是两周,每天一本,就能够刷完了。可当我连续几天这么做之后,我就觉得太无趣了,每天读的是同样难度的,同样的故事,自己的兴奋感在降低。随之我调整为一周读两本,读完一本就写一个小总结,不强求自己记录一大堆生词和句法,要把自己的第一感受写出来,这书是用来练习阅读速度的,不是学习英语的,这种间歇性地阅读让这一家人陪伴自己三个月,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和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他们各自的反映就慢慢渗透到我的意识里。对于妈妈的突发奇想和绝对权威,我已经习以为常,Manny的自主和自立简直让我拍手称绝。主题阅读可以安排,但也要注意荤素搭配,吸收更好。
3. 读有趣的书
我以前总是读小说,后来读散文,接着读一些科普类的书,然后看到文学大家提倡大家读经典,说是读经典就不必读其他的书。为此我深深自责,一来我很少读经典,二来怎么也读不懂,所以有时候我就产生不如不读书的念头,反正自己读不到最好的就不读了吧。可最近每次读《小屁孩日记》,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各种囧画面,也时常会联想到自己在高中时候的经历。经常自己一个人读到笑出猪叫,大呼过瘾。看了那么多讲“读书有用”的书,也不敌自己真正读到一本有趣的书来的有效。
管它如何读书能够更好,只要这本书读来有趣,有滋有味,那就可以读一读。经典有其魅力,漫画也足够有趣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