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70《轻松自由》
生活没有既定的轨道,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日程满满、努力上进、积极进取,是一种生活方式。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虚度光阴,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塞巴偏向后者,只想领低保度日,并无志向。
尽管被同学不理解和嘲讽,但他在他的世界里面自得其乐。
后来他选择开始工作,并不是受不了外界的眼光,而是目前的生活已经无法给他带来了“乐趣”,既然“无趣”,立刻行动改变了现状。
塞巴其实是一个无时无刻都在享受当下的人,看到睡在马路边乞讨者,会蹲下来将硬币轻轻放在地上,当他看到水中映出的那轮明月正好被乞讨者的手捧起时,笑的很温暖,眼里满是理解。他不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走同一条世俗的道路,也不认为年迈将死的自己会后悔年轻时没有拼搏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塞巴是因为别人一句话或者行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这部电影应该不会被评这么高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积极过好当下,如果开始厌倦,立刻行动改变。这也是我喜欢塞巴的原因。
最后,不去评价别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礼貌。
#电影#2/70《狗十三》
“我爱你,前提是你要听话,懂事。”
因为看过电影简介,知道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影。开始四十分钟,我竟无法切身体会青春期少女“李玩”的心情,看过有一篇影评说“如果看不懂,说明你很幸运。”
然而并非如此。我很难过,难过的是我好像长成了“大人”的模样。会责怪她怎么不懂事,不乖,不听话。好像忘了被责怪后心中满是委屈的十三岁的我。接踵而来的是恐慌,我害怕自己会成为这样的父母。
这样的父母有什么不好?说不上来。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的?这部电影没有解答。但我却从中看到我的成长经历。
“爱因斯坦”走丢,大人没认错,而是新买了一只代替。不久之后,又不顾李玩阻挠,把狗送走。
小时候,家里母猫生了一窝小猫,父亲认为家里不宜养太多猫,问了邻居也没人要,就趁我上学没在家,把一窝小猫扔了。我回来发现小猫不见后,问了家里人,父亲冷冷地说了一句丢掉了。当时我也就10岁左右的年纪,顿觉五雷轰顶,立刻扭头跑出门去找,只听见身后是父亲在喊“你找到,也别回来了。”
后来寻了好久未果,回到家被他劈头盖脸狂骂,我并不叛逆,更没有勇气顶嘴,这件事令我难过了好久,并深铭于心。
长大后和父亲谈过此事,他面露难色:当时家里已经有了太多只猫,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不知道父亲是否为此事感到过深刻的内疚。但我身边的大人们从未觉得此事有何不妥。
电影里的父亲在车里哭的场景,我也止不住地流泪。无法责怪他的不是,不是吗?就算是认错,却没有错,才是最可怕的。我听过母亲的道歉,末了她会补充一句:“妈妈真的也没办法。”等我成长为大人,我渐渐能理解他们的无助,可当我越理解,我慢慢就忘了10岁那个自己。
今天下午凶了一个爷爷,却扭头对同事说“这人太事儿了”,把自己戾气太重归咎于工作,逐渐变得越来越怕麻烦,欺软怕硬,越来越不善良。
看完电影,真的太伤心了。它所带来的反思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它并未指明道路,但起码有一点启示:尊重每一条生命,无论是养了一条宠物还是养一个孩子,容许它慢慢长大,不要期望它一下子懂事,保持善良,不要恶言相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