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下篇|第六十四章
经典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经典解说:
局面安定时就容易持守,事情尚无征兆时就容易谋划;脆弱的东西容易消解,细微的东西容易消散。处理问题要在问题未产生的时候,治理社会要在混乱没有发生的时候。
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微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起始于一筐一筐堆积起来的泥土;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底下的第一步。
(强力治理就会失败,用力把持就会失去。因此圣人从不肆意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从不用力把持,所以不会失去。)
人们做事情,经常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做事情直到最后都像刚开始时那样慎重,这样就不会办不成事了。
所以把没有欲望作为欲望,不珍视难得的财货;把没有学问当做学问,弥补众人常犯的过失。用(这些态度)来辅助万物自然生长,而不敢有所作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