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闲聊起来的话题
上周的某一天,新媒体群里一位资深情感博主突然说起要换工作的想法。
我们几个觉得她的工作没有所谓的业绩压力又自由,都感到不理解。
她自己觉得眼下的状态是:
“上不去下不来,觉得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但是扛不住压力,又做不到心安理得。可能生活没有给我什么压力,所以总是想随心。”
群里的其他伙伴对这种心态也有共鸣,有人说:
“其实我自己也有过这种心,就觉得尝试才知道,到底哪个最适合自己。”
就这样,一个闲聊的话题,在新媒体人共商大计群里变成了深刻的价值观与选择的讨论。
2 关于选择
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我对这类话题总是会关注多一些。
我这几天一直在想:
人们为什么有多种多样的选择?
选择的根源何在?
选择的意义何在?
这个周末的午饭后,我有了些思路,试着把这几天的思考写一写。
首先,选择是什么?
我觉得选择是受到个人价值观、环境等因素影响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尤其是一种价值心理活动。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选择的过程中展开生命轨迹的。
影响价值选择的内在心理机制有很多。
首先,人的认知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人在进行价值选择时,首先就要对外界事物和其价值属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只有在人的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对外界事物能够进行辩证思考的时候,才能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行判断,进而选择。
其次,人需要有成熟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和个性特点,才能准确构架准确的价值观念。而清晰认知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则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和自身地位来调整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 关于价值观
这几天也和企业文化同行探讨了一些关于价值观的概念性问题。
价值观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改造世界,创造和享用价值的过程中,形成并确立的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是人们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对人们的价值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
用直白的话来讲,价值观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什么、追求什么。
人们的价值观,与他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人生经历和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同时,即使成长路径相似、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大致相同的两个人,也有可能具有大相径庭的价值观,这说明,价值观又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制约。
那么价值观的最基本问题是什么呢?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问题,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问题,就是价值观的核心问题。
一切价值观的差异、冲突都能最终归结到这两个维度上来。
价值观的多元性,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达,尤其是自媒体的迅猛发展,我们每天可以看到无数个观点以及和人们态度的碰撞。你经常会觉得,一件自己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却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而许多自己根本无法认同的言行,反而有很多人津津乐道。
这就是由多元的价值观导致的碰撞。
4 关于需要
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种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制约和塑造,但它的根源则服务于人们的根本需要——生存、享受和发展。
这三个层面的需要,是人们一切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人们的价值追求活动,正是在一定需要的内在驱动下,以主体需要作为内在的尺度和根据,通过实践来实现的。人的每一种本质活动和特性,每一种生活本能都会成为一种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需要是一种匮乏而必需的摄取状态,维持个体生存延续种族和参加社会生活的欲求状态。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能够自我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并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寻求满足。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也是这个标准。有些人能够意识到更高层次的需要,并努力追求、奋斗以挖掘更大的生存意义,而有些人选择空间很小,满足于生存、享受,轻视了发展和自我实现。
对不同层次的需要的追求与满足,体现了一个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5 关于自由
自由是每个人必然去追寻的最高价值,是通向真理的必要条件和必经之路。
自由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对个人自己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上。
自由表明了一个人具有各种选择的机会。在面对真假、善恶、美丑、圣俗难以辨别时,他有权根据自己所处的情况,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自己独特的选择,并按自己的选择行事。
一个人有无对未知情况进行选择的机会,是他是否自由的重要标志。
总之,人的需要是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发源;而价值观是进行心理和行为选择的框架;选择就是具体的行为表现;而自由,则是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标志和人类的终极价值。
当你开始为选择而为难时,或许你已经迈出了跨越需求层次的一步,迈向了人类的终极价值——自由。
前段时间B站《后浪》视频里,何冰老师羡慕地说: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我想,这正是社会进步的意义:
价值多元、尊重选择、追求自由。
参考文献:
陈章龙《冲突与建构——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研究》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则》
邓久平《张岱年哲学文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