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节日越来越多,传统的舶来的大大小小的,人们也都越来越重视节日或生日这样平凡的生命中的一些特殊的日子。仪式感这个词一再被人们提及,人们一改物资困乏年代里的潦草,开始更加认真地以享受的姿态对待生活。腊八节的时候,朋友圈里晒满了一碗碗热腾腾的粥;端午的时候必不可少的粽子;元宵节的汤圆和中秋节的月饼更是不用说,食物代表着人们最朴素也是最热烈的节日情怀。一些洋节日的橫扫而来,也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圣诞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星星和玩偶;万圣节开始有化妆舞会和南瓜灯;情人节更是全城欢庆玫瑰花飘满大街小巷。节日每每给人们带来愉快的欢乐的情绪,也常常能得到一些惊或不惊的喜—比如礼物。
有一位很注重生活品质的朋友对我说起过生日,要求老公一定要给她送礼物,可以不值钱,但一定要花心思。我想起好像多年前自己也是这么要求过的,如今倒是很淡然,生日或者节日,祝声快乐,发个红包,意思过了也就行了,或者就明确提出我想要啥啥,找个时间一起去买来就好。想想倒是替人家省了很多心思,自己不对此期待太多,倒也没啥不乐意的,也觉得自在。
突然想起年轻时候的心情,时间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把人改变了那么多,真是感触,这何止是一把杀猪刀而已啊!
礼物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里开始形成,应该是从青春期开始的吧。再小的时候,每回过生日,妈妈都会在煮饭的时候放两个鸡蛋,然后吃个白煮蛋就当是过生日了,现在想来好像简陋,当时却也是觉得很隆重的,吃着蛋的小人心里幸福得很。青春期的时候开始有更多的自我意识,更喜欢和父母家人以外的人,主要是同龄的同学交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发展,物质观念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那个年龄的人最快最早地接受到了一些新的讯息,开始改革起来了。每当有谁过生日,就想着邀请一些小伙伴一起过,要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吃蛋糕的。
当然是要带上礼物的,小小的人早已经知道这些道理啦。那个时候马路边上刚刚兴起了几家礼品店,里面都是一些我们这些小县城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的新奇的玩意儿,是小姑娘们最爱去的地方。每当有小伙伴过生日,就会兴冲冲得攥着平时攒的或刚从父母处要的十几二十元钱,直跑去那里。若是一个男生过生日,挑到的可能就会是一个漆成深色的轮船模型,桅杆上还挂着“一帆风顺”的字样,是美好的祝愿;若小寿星是女生,就可以是一个玩具小熊,装在一个白色的线织小篮里,可以挂在床头,或者是一个仿水晶的玻璃制品,甚至是一个芭比娃娃。现在想来,那些小玩意制作也粗劣得很,可是在那时年轻的心里,都是宝贵一样的,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喜欢得不得了。
还有更有趣的一个环节是包装,这可以是件新鲜事,还没走过温饱阶段的我们获得父亲出差回来的礼物,糖果或是巧克力,一件外套或者新书包,都是一眼可见的实物,从来没有想到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把礼物变得更美好,所以,绝不愿意错过,哪怕是因此要多付一两元的钱,可不是嘛,钱可以是花在刀口上的哦。于是每样礼物,都被装进一个大小合适的硬纸盒子,开始了灰姑娘变公主的过程。先由着你喜欢,在一卷卷的包装纸中挑选出你特别喜欢的,这可以多么困难的事,那一张张光滑的、轻透的、印着各种花色的包装纸,是颇需要一番思量才能选定的。老板也不催,只是耐心地看你纠结着犹豫着,偶尔给点建议。终于选定,老板把那包装纸小小放在柜台上,放上纸盒子,用剪刀裁剪大小,折叠起来,四边用双面胶小心地粘上。到如今,双面胶是多么寻常的物件,但是我至今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它时心里感受到的惊艳和赞叹,就是它,不显山不露水地把这么精美的包装纸服服帖帖地包裹住了这件礼物,而自己却完全隐身,毫不留线头之类,真是绝妙极了!如今也方方的精美的盒子看上去已经十分高大上了,却还不够,要戴朵花!早已有许多用镶了两条金边的丝带做成的花,各种颜色各种大小,都在一个大纸箱里,挑一朵与包装纸颜色相搭各自出彩的花,用双面胶粘上,还垂下来两条长长的丝带,去剪刀的刀刃一拉,刷地就卷了起来,挂在花的下面,弹力很足的样子,特别美!拿到手上,就是一个小心轻放啊,这就是当时最流行的港剧里面人们送的礼物的样子啦!
我至今还记得十六岁那年的生日,收到了一大堆贺卡和礼物,那郑而重之地拆礼物的状态,现在想来依然充满庄严的意味,也就是如今所说的仪式感吧。那些包装纸根本不敢随便撕掉,而是沿着它被包装的顺序小心翼翼地一一打开,然后把那些纸折叠起来小心收藏—其实真没有什么用,就是舍不得丢掉!而那些小礼物,也都放在床上或写字桌上很多年,后来搬家的时候才断断续续失了踪。
过了多年,已经被极简主义和环保观念洗脑的人早就不再喜欢许多华而不实的东西,更摒弃繁复的包装。而且,无论是送还是收,都失去了当年那虔诚的心情,那些情怀就永远地留在了那青涩的时光里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