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全国高考今日落下帷幕。3年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今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据了解,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
如今,高考改革的方向已确定,同一个科目考多次已成现实。其实,岂止外语,语文和数学也不妨一年考多次,并且每次全国一套试卷。2012年高考结束后,学者熊丙奇就撰文称,可试一年多次考,让高考更人性化。
以往高考一年一次,并且全国多套试卷,往往使考生“一考定终生”,除非复读。但复读又要等一年,身心内耗太大。我们要知道,高考题无论效度有多高,也只是纸笔测验,容易测量认知水平,却很难测量其他重要能力。不得不承认,一年一度的高考是应试教育的主要推手。为了取得好的高考成绩,人们不惜搞题海战术,疯狂训练并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的应试能力。高三一年训练也就罢了,可怕的是从高一甚至初中小学就开始这样训练。更可怕的是,广大师生将做题考试当成了学习最主要的任务,甚至唯一任务,严重侵占了发展学习能力等其他能力的时间。结果,高考结束后学生普遍只是考试能力强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高考下来考生所付出的惨重代价远远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思维的破坏和好奇心的丧失。
在全世界范围内,一年考多次每次全国一套题的典范是美国的SAT和GRE,二者是典型的社会化考试。当高考也这样做时,好处不难发现。考生一次没发挥好,还可考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越早考到自己满意的成绩,就能越早抽出时间来做其他事,而不是跟所有人都拖到每年6月考。这样就使高考成为一种平常而普通的考试,不至于受到全社会的过度关注,缓解考生的紧张,减轻应试的危害。
须知,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一种普遍高校招生考试,本质上是一种选拔性考试。新高考要求招生不仅看高考成绩,还要看综合素养,尤其是考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兴趣爱好、优势项目等等。换言之,高考成绩只是招生录取的一个参考依据而已,而不是全部依据。在这种背景下,高考一年考多次每次全国一套题就使考生不必将时间过分耗在应试上,不用过分依赖考试分数。这样就可以释放自己的活力,充分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尽显差异性和多样性。也就是说,考生的注意力会被转移到更加广阔的学习领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狭隘的应试上。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改革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考试负担?会不会让考生刷题反复考试?山中君的回答是,难道现在考生不是在刷题反复考试吗?别说模拟考试不是考试。只要他每次都能刷出更高的分数,就尽管刷去。但既然每次全国那一套题难度都保持一致,只要学习不长进,每次考的分数就几乎没有差别。
还有人可能会问,这样改革会不会对平民子弟不利?山中君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妨这样问,什么样的考生才有资格上北大清华这类顶级大学?高考分数高的。什么样的考生才能考出高分?天资聪颖天分高的。哪些学生才天资聪颖天分高?或者说,天资聪颖天分高的学生生在何处?显然,社会各个阶层都有天资聪颖天分高的学生。关键是把他们选拔出来,让他们顺利就读顶级大学,而不是埋没。
通俗地说,天分就是一个人的智商。智商高的就应当多进入厉害的大学,智商中等的就应当多进入水平中等的大学。一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智商决定了一个人所能上的大学。而高考就起一个筛选的作用,确保水平不同的学生相应就读水平不同的大学。智商中等及以下的考生大概无论怎样刷题都刷不进顶级大学,既然明明知道自己的水平,明明知道自己能考进哪类大学,为什么还要把时间浪费在刷题上呢?
这样看来,平民子弟照样有机会进入顶级大学,只要他智商高。哈佛耶鲁等顶尖大学每年不惜高额奖学金都要招收智商高的平民子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要做到高考一年考多次每次全国一套题,最关键的是试题必须标准化,能准确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潜质,区分度明显。山中君高考那年试题特别简单,以至于要到将近600分才到重点线,如此波动的分数明显意味着试题不标准。
心理学博士吴漾在知乎网谈到,美国的SAT和GRE均属标准化的性向测验(aptitudetest),并不测量个体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而是试图测量个体的“潜能”。我国的高考并不是性向测验,而是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针对的是人们针对一阶段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成就测验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人过往的学业成就,但是缺陷是很难产生平行的题库,出题难度很高。从测验模式上,美国的SAT等已经广泛采用项目反应理论(IRT)作为测验的理论依据。即测试是“自适应测验”,每一道题目有特定的难度系数,系统会根据考生的反应确定随后的题目。自适应测试的这一属性使得测验的题目不固定,完全因人而异,所以可以大规模多次测量,同时保证测验的公平性。高考依据的仍然是经典测验理论,每一套题目必须单独计算其区分度、信度、难度,要保证多次测验的测量学属性相当,是非常困难的。一旦出现某一次测验的区分度较低,则后果非常严重。
吴荡漾还提到,国内已有心理学家张学新在呼吁对高考进行改革,提出海量高考方案,采用类似美国的自适应测验进行高考。其基本模式是,通过建立海量的高考题库,使得题海战术失去意义,进而使学习过程重新关注认知规律本身,而非死记硬背;在全国各地建立考试中心,平时可以去测试以自我评估。高考变为一年多次,可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多次考试,以最高的成绩为准。
如今,高考已满40年,成为影响深远的教育制度。新高考已展现出改善教育的潜力,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特殊而普通的考试的作用,就成了制度设计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注:文中配图由山中君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