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瓶,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

清乾隆 大清乾隆年制铜鎏金嵌百宝大吉葫芦瓶天然“S”形态的葫芦,有很强烈的动感美。上下两部分尺寸不同的球状体通过曲率特别大的束腰连接在一起,在柔性的重复与呼应中很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

紫定葫芦式执壶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它始烧于唐,盛于宋,衰于元。“紫定葫芦式执壶”,为宋辽时期较为流行的器型之一。这把执壶通高22厘米,口径3.8厘米,足径6.5厘米。
葫芦体下部硕大近似于圆球体。通体施酱色釉底为露胎圈足,胎质粗糙,硬度高而坚实、灰黄色,以泥条垫烧。

青花扁腹绶带葫芦瓶明清两朝多见葫芦式瓷瓶。“青花扁腹绶带葫芦瓶”,口部以下鼓起、短颈,两侧附绶带双耳、肩圆腹、圈足为略呈长方的椭圆形、腹部可见横向接痕。
葫芦上部饰一周缠枝竹石菊花、扁圆腹两侧皆绘中心为太极图,并有八瓣长形花瓣组成的宝相花。腹部周缘为一圈叶纹边饰,两耳下端呈如意形。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近几年葫芦瓶一度成为珍藏界追捧的宠儿,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动辄上百万的天价。据常识,“葫芦瓶”精品存世量极为希罕,所以珍藏价值极高,所以价格一起狂飙,导致行情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