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里,章子怡饰演的宫二有句经典台词:“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可什么叫“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在我理解,“见自己”,就是满足自己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不憋屈自己,不难为自己。要想做到这一点,其实已经不简单。
回想这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活在当下,忘记了自己。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正式院校毕业的师范生寥寥无几,我们的老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民办教师,像我们科班出身的当然是业务上的骨干。但是,初生的牛犊也怕虎啊!面对讲台下很多发小,甚至比自己年龄大的乡邻,总感觉自己知识储备不足。按说我们中师水平,只能是合格的小学老师。可是当时的农村中,初中老师也都是民办教师,一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二是知识水平也不高,只能照本宣科。我记得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有“教学三部曲”。第一步:老师读课文,学生听。老师读的磕磕巴巴,还不如学生流畅。后来老师直接让学生读,自己也省了劲儿,但是遇到生字难词,老师就是一本《教学参考书》,书上有的,直接拿来用,书上没有的,便全靠懞了。第二步:分析段落大意。老师把参考书上的文字,搬到黑板上,然后我们再搬到课本上。至于为什么这么分析,作者的思路是什么,全靠学生自己悟。第三步:中心思想。老师把中心思想抄到黑板上,学生抄下来,这篇课文就算学完了。
我读的中师,是正规的师范学校,在学校里我们学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课程。所以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就不满足于只有一书、一笔、一黑板的教学设备了。
我自己订阅了杂志和报纸,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自己为班级办手抄报。选材、编辑、排版、书写,都是我一人完成。这样,以前很轻松的教学工作,让我自己变得很忙碌。
我记得一个场景就是,饭桌上,我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翻着教参,时常是吃着吃着就拿起笔,又写又画。
那时候,我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
第一年上班,教的初中毕业班,就出了两个中专生,现在想来真是了不起。
当然,这主要是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弭老师的功劳。我的付出应该也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吧。
记得学生毕业后没几天,我就犯了严重的中耳炎。大夫说,可能就是上班太紧张,这一放松下来,身体就把累积的火气发作了。
可以说,从开始上班,我就没有关心过自己的身体,一门心思扑在了工作上。
到了第二年,我就成了毕业班的班主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