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得到陈海贤老师有关亲密关系的课程,总结了一些话,分享给大家。
亲密关系是一段从“我”到“我们”的旅程。这个过程既是对自我的限制,也是对自我的拓展。
首先,亲密关系对自我一定是有限制的。可是这种限制是什么呢?
想到亲密关系的限制,你很容易想到的是:有了固定的伴侣,就不能再随意喜欢别人了。对面的帅哥美女再有魅力,也跟自己无关了。同时,自己做很多事都没有那么随心所欲了,有时候,需要先为对方考虑,再为自己考虑,这是一种限制,对自由的限制。还有就是当你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一个人了。你进入了一个以爱联结的、超越个体的、有自己独立生命的系统,并成为了一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亲密关系意味着从“我”,变成了“我们”。
既然亲密关系对自我会有这么多限制,那为什么还要走进亲密关系呢?
亲密关系对自我有三种拓展:
第一种拓展:适应亲密关系,让自我发展出新品质。
对这句话简单的理解是,亲密关系可以是一段加法。对方挣的钱你也可以花,对方的经验和见识也会变成你的经验和见识。
亲密关系对自我更深刻的拓展是,当你有了一段对你而言至关重要的新关系时,你必须要改变自己,来适应这段新关系。
而在适应关系的过程中,你会增加新的经验,长出新的自我。
这种适应也包括对限制的适应。有了固定的伴侣,你不能再随意喜欢别人了,这是一种限制。但在适应这种限制的过程中,你同时获得了一种品质,叫忠诚。
有了伴侣,你做很多事都没有那么随心所欲了,有时候,你需要先为对方考虑,再为自己考虑,这是一种限制。但你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品质,叫责任。
这种获得不是来自于限制本身,而是来自于对限制的“接受”。是这种“接受”把限制变成了一种爱和奉献,这是原来单身的你不曾有的。
第二种拓展:亲密关系让自我获得归属感。
人需要归属于一个比自己更大的系统,否则就会陷入孤独和空虚之中。你越爱对方、越享受这段亲密关系,你获得的归属感就越强烈。
“最大的区别是,无论我在外面做得怎么样,我心里都知道,有个人会在家里等我。一想到有人在家里等我,我的心就变得很安定了。”
这种“有人等”的感觉,就是一种归属感。同时,由亲密关系开始,到组建家庭,到生儿育女,人们获得了更大的归属感。
第三种拓展:亲密关系让人获得对抗时间的能力。
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是怕老的。两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不那么怕了。从两个人变成一个更大的家庭,我们对衰老的恐惧会减弱一些。
家不仅是经济活动,也不仅是传宗接代,它是用来对抗时间的。人们用“在一起”来对抗个人难以面对的生老病死。
结了婚的我也是第一次学习这门课,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