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学习历史,对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最近在学习施展老师的《中国史纲50讲》收益良多,对历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很简单,为了回答门口保安会问你的三个深刻哲学问题: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我们在思考未来、对未来进行规划的时候是基于我们是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也只有当搞清楚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也就是过去,才能清楚当下的自己在什么位置。
历史的真正作用是帮助你通过过去看到未来。
1.历史不是历史课本上的历史
记得中学学历史的时候讲到澶渊之盟,我们的评价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我想不能这么简单的下结论。此后200多年,宋辽两国交好,从未发生战争,正是在这个阶段,大宋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大宋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之富裕,而且又进步、开放,有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是它拥有中国古代最高的社会自由度。大宋朝廷对于社会的动员与组织相对其他朝代而言是最弱的。其实这有赖于大宋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大宋是把对外的各种军事问题都转化成了财政问题——通过提供岁币向大辽购买和平。
2.任何历史事件的复杂程度超过想象
前段时间一部热播电视剧——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中“孟达反叛”这一个情节印象深刻。
孟达原本是蜀汉的旧部,犯错后投奔曹魏。当时正是曹丕当政,曹丕重用孟达,并让他镇守蜀魏之间的要道。到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两边都换了新皇帝,这时候孟达的日子不好过,就打算回到蜀汉,于是就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诸葛亮。诸葛亮大喜写了很多信要孟达回来,甚至还请蜀汉的重臣李严给孟达写信。就在孟达摩拳擦掌之际,诸葛亮故意把消息透露给曹魏,司马懿出兵围捕,诸葛亮却见死不救。在孟达被围困16天之后败亡。
史书上一般是说诸葛亮厌恶孟达反复无常所以见死不救。
北京大学历史学家田余庆给出了不一样的解释:
这段历史里面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蜀汉的主客矛盾。
客:就是刘备这帮人,他和他的兄弟们几乎没有蜀川人,凭借冒险而占据原本属于刘璋的西蜀,当然是客。也被称作新人。
主:刘璋留下的大量旧臣,这些人大部分属于蜀中的世族大家,在当地树大根深,属于蜀中的主人。也被称作旧人。
刘备假如不能把旧人用起来,就不可能治理的料蜀国;另一方面,如果不用新人制衡旧人,弄不好江山就丢了。
诸葛亮是新人的领袖,李严是旧人的领袖。
在诸葛亮筹备北伐之际,李严分兵囤到江州,摆明要与诸葛亮唱对台戏。此时如果不能摆平李严,蜀汉多半就分裂了。所以诸葛亮以北伐之名想要把李严调到自己身边,但是李严就是不来。
现在突然有了孟达一出,孟达也属于蜀汉的旧人,如果回来十有八九会站到李严这边。诸葛亮生除一计,利用孟达将李严调江州。调虎离山之计成功后又将消息透露给魏国,然后坐看孟达被灭掉,而李严没有了外援,只能任凭诸葛亮收拾。
经过这样一分析,诸葛亮的形象一下变成超级腹黑的角色。但仔细想想看,不得不接受这个结论,因为它符合当时的权力逻辑,也符合人性。
《历史的教训》中由一段话:
我们今天所传承的遗产比此前任何时候都跟为丰富。它比古代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丰富,因为包含了它以后的希腊文化精华;比达芬奇的丰富,因为包含文艺复兴的其他巨匠;比伏尔泰的丰富,因为包含了全部启蒙运动的结晶。
如果历史有进步而言,那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时比前人更健康,更美好,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降生于更丰厚分遗产中,被更高的底座托起,以此前知识和艺术的全部成就为甚,随着它上升。
所谓历史,就是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而所谓进步,就是它的拓展、保存、传承和使用。过往不再只是一连串的灾难记录,历史学家也无须悲叹在人类存在张无从找到意义。
没错,我们今天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接下来就是接着做。
历史不会重复。因为环境在变化。历史总是押韵,因为人性不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