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很喜欢读传记,以前是个人现在是企业,受吴晓波的大败局影响,对企业的失败很感兴趣。最近在学习吴军的浪潮之巅,主要讲述的是在科技时代里的弄潮儿们…
非常让人意外的是,几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都和IBM这家曾经伟大的公司产生过关联,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能成功转型的公司真的不多,特别是以技术吃饭的科技公司。
现在我们能想起IBM大多是联想收购了其个人电脑部门,对于大多数95后00后,这更是个完全陌生的企业。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IBM的市值占到了美国GDP的3%…这是一个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企业打破的数据,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时代里,IBM算是一座任何企业都绕不过去的坎。拿今天的苹果,google,微软,甲骨文(全球市值前五中的三个和目前全球最大的信息数据公司)来说,都曾是为IBM制作软件,服务的小公司,都曾是在那个时代里夹缝中生存的代表,都曾是抓住了这个大家伙不灵敏时的懈怠而崛起的未来巨人。
我们一直在说,船大不好调头,直到看到了IBM的历史才真的明白为什么…
1.作为60-70年代最大最先进的高科技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复杂,效率底下(Google拆分为字母公司看能不能避免这样的的问题),在很多机会到了的时候反应极其慢
2.企业的既得利益和未知的矛盾,变得对新技术产生抵制(这里不是不创新,而是没有充分地把技术和趋势结合,IBM到现在都是世界专利最多的公司),错失良机
3.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公司,已经没有可以对标和竞争的企业了,失去了方向,在为企业服务的局部市场上睡大觉
4.做到了最好,阻碍了它成为更好,全方面的闭环生态,所有软硬件都由自己供给,缺少盟友
5.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产生失误,(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关系数据)当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后,已经积错难返
在犯了这么多的问题后还能留下来,首先得感叹一声这个底子真的太厚了,其次就得感谢90年代临危受命的传奇CEO郭士纳了,有名的让大象跳舞就是指郭士纳。
在学习了《孙子兵法》后,真心觉得保守的创新者是人最好的评价,郭士纳当时面临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让IBM重新焕发活力,认清自己公司的能力,环境,利益,问题,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减法。
先是把臃肿的结构砍掉,没有前途的砍掉,不能带来收益的砍掉,就连研究开发不能带来效果的也砍掉。
其次开始了对员工的考核——从研究和产品中获取工资,这个转化是能够更快的实现产品化的,同时加上和大学合作,加强基础研究。
再次把曾经拆分的公司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重新聚集,让这个濒临消亡的公司挣扎了回来。但这还不是结束,在2000年后,两次经济危机,都没有波及到IBM(主要是本来就没有赶上互联网的快车,加上没有采取激进扩张的战略),这也给IBM重新找回市场一个机会。
现在,IBM以超多的专利和企业咨询服务稳定发展,依然是世界上员工最多,利润最高的公司之一,可以看到在今天,IBM依然还在积蓄着实力,为下一次的技术革命到来做着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