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带全班一起爬山了。周一刚讲完重阳登高的诗,今天天气晴朗,秋色正美,趁着去果园摘苹果的机会,我们一起去香堂爬山。
全班26个孩子,8:30从山下的豁口出发,大概9:15就已经到达预定目的地。在李春龙叔叔(李语默爸爸)的带领下,队伍行进得有条不紊。前面有去踩过点的孩子,不时地传话提醒,预告前面有碎石路,有两米长的刺(孩子们边说边笑着纠正,是两厘米长。我感觉他们是故意说错的,超有画面感)。而后面的孩子,有需要脱外套、喝水、系鞋带的,也都会及时传话上来。
总体感觉,孩子们真是大了,没有一二年级在后白爬山的时候,那么容易掉队了。因为实现全程在一起不掉队,我还特地和孩子们击掌庆贺,特别感谢春龙的带队,高敏和祁芬老师在后面押队。
上去后果然都是长了长刺的小树,奇奇说这是野皂角树。李春龙叔叔带了砍刀,帮大家清理场地。小山很想去 冲顶(上面插了红旗的另外一座山峰,孩子们根据形状,戏称为“屁股山”),他说上次爬山到这里就没待够。我们就围着满是刺的树丛,唱歌、晨诵。然后就开始最有爱的分享点心环节啦!我们一开始商量组个探险小分队,去周边探索一下,结果食物的吸引力太大了,一个孩子也没走开。今天好几个孩子带了好多自制美食来分享,结果点心还没分享完,我们看看时间,该下山了。
下山的时候我让队伍前后交换一下,后队变前队。这次孩子们也都走在一起,有个别几个男孩总想超车蹿到队伍前面的,被我喊住,因为山道狭窄,坚持让大家都要在队伍里有序行走。最后面的睿睿i有点担心在碎石路上下坡,把握不好平衡,走得稍微慢一些。我觉得走这样的路,其实是特别好的锻炼,能够让平时太飘的孩子,意识回到自己的身体,专注于当下的行走,真是值得经常来走一走呢。
下了山,我们要徒步走到果园。因为祁芬老师要开车,我和高敏两个人带着大队伍压马路。一开始我的注意力主要在确认路线和观察车流,没想到爬山走碎石路都没有跌跤的三年级娃们,却在平路上摔了两跤,撞了一次电线杆(因为聊天、回头看伙伴等等,没有关照到环境)。后来我让孩子们沿着马路边的白线走直线,更专注在行走上,孩子们走得好多了,从山脚一路走到果园(半个多小时)也不觉得辛苦。
海军老师和青松老师早就在果园里等着我们啦!孩子们把沉重的木条箱从我的车斗里搬下来,在海军老师的指导下,开始铺草,给苹果们准备了非常舒适的窝。见过连铺草都要做到极致的认真吗?有的组一开始几乎把整个木条箱都装满了青草,有的组则是每摆一层苹果,就再铺一层青草,非常细致周到。
果园的主人青松老师用非常图景的方式,和孩子们讲了苹果的生长周期(从三四月一直到现在),遇到的重重危险(病虫害,冰雹等等),以及我们要如何去照顾果树,不打药,只用生物酵素。孩子们不一定都听懂了,却一定是带着爱惜之心去摘苹果的。
采摘的部分,没有太多约束,撒开了自己去寻找。一些孩子不光在树上,还在树底下找到了好些苹果。整个过程每个孩子都很投入。装满苹果的木条箱那么沉,他们抬起来,满满的都是丰收的喜悦。青松老师说,要送给每个孩子一个苹果,作为劳动的果实。
很幸福的一次收获体验。三年级的农耕课,真应该从自己地里的收获开始呢。
有这样一片果园,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