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朋友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难管?
在以前,尤其是80后更早前的孩子们,哪个不是忽略型,打骂型的,都是这样过来的,不需要家长过多的关注。跟现在相比,显得容易多了。
政治课程读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随着社会进步,家庭收入的提升,家庭的关系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变化比较明显的是亲子关系。
以前是以家长为主导型,在家里家长就是权威,孩子必须服从家长的安排,不听话那只能出现开头的那幕,被胖揍一顿了。
现在还是有部分家长持这种观念的,孩子不打不成材。但是更多是不提倡打骂了,离开了这个工具,显然靠说理就力不从心了。
这都是因为,家长有了精力和时间,不在只是为了温饱问题的时候,会有更多时间花在孩子身上,更多关注孩子需求。这背后是家长自己的需求放在孩子身上,期待是孩子成长成为另一个自己,去弥补曾经的自己。
所以,家庭关系变成,以孩子为中心。
孩子也是在不断学习和进步中,能够识别父母的关注,运用这些关注进一步从家长获取自己需求的。通过家长的期望进而谈判,获取自己想要的。
在以前忽略型,孩子想表达什么,展示什么都不容易被家长看到,自然孩子就习惯了藏在心里,也就没有太多向家长要求。
出现孩子难管的现状,更多还是家长“焦虑”,孩子又敏锐的捕捉到,说句大家不敢信的话,你的焦虑被孩子利用了,用来绑架你。
有个同学就说他对孩子没啥要求,健康、快乐就好。至于成绩怎样无所谓,以前自己成绩也一般。家长不设定太高的目标,自然也是省事的,孩子也不会出现什么太多问题。
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比如刚会走路的孩子自然是跌跌撞撞的,刚会拿盘子的经常会摔。还有刚上小学写字太难看,不规范,写作业时间长,作为家长能不能给孩子点时间去成长呢?
今天同事在讨论一个问题,觉得蛮有启发的。每个人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根据统计:全世界85%的人口能量是低于200的,即是很多人生活在骄傲、愤怒、贪欲、恐惧、悲伤、冷漠、内疚和羞愧当中。
一个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被同学嘲笑了,那么他是伤心,能量比较低的。回到家又被父母指责,这会能量就更低了,容易产生愤怒、冷漠的情绪。
如果能够多一点觉察,多一点关心和鼓励,多一些关注和沟通,帮助孩子处理情绪,提升孩子的能量。家长关注和担心的事或许不用你解决,孩子本身有这个能力。
作为成年人,可能会以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那么复杂,一点小事不会太认真的。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内心更细腻,更敏感。呼吁大家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曾听过一个孩子吼他爸爸:“我今天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已经够难受了,回来你还这样说我,让我怎样活?”
多听孩子去讲,是能够很好走进孩子的内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