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流淌
上文读了《长安的荔枝》第三章,分享了李善德的巅峰时刻,这一章让我深受触动的,还有林邑奴的故事。
林邑奴是岭南五府经略使何履光的家奴,他名誉上是派给李善德使唤,实际上是盯着李善德的动静。
李善德破解荔枝保鲜的方法,计划随第二批运输试验队前往长安的决定很快被林邑奴带到了经略府。
何履光担心李善德成功运输鲜荔枝到长安的结果会让圣人对他产生猜忌,决定在李善德返回长安的路上将他杀害。
李善德一行人穿过一个叫铁罗坑的地方时,遇到了赶来警示李善德,不巧遇到老虎,与老虎厮斗中险些命丧户口的林邑奴。
林邑奴说:“向主人尽忠,乃是我的本分,跑来示警,是为了向大使报恩。”
“报恩?”李善德莫名其妙,他虽没虐待过林邑奴,可也没特意善待他啊。
林邑奴继续解释道,他幼时在林邑流浪乞讨,不知父母,后来被拐卖到广州,入了经略府做养孔雀的家奴。自他记事以来,从来只由主人打骂凌虐、讥笑羞辱。他们从来只把他当成一只会讲话的贱兽,时间长了,他也自己这么觉得。
林邑奴说:“那一夜,您敬我的那一碗酒,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人敬酒,也是我第一次被当成人来敬酒。可真好喝呀。”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脸上似乎浮现出笑容:“我记得您还说,我们没什么区别,都是好朋友。那我得尽一个朋友的本分……”
李善德一时无语。他现在想起来了,当时那林邑奴喝完酒以后,仰天长啸,当时他还暗笑,这酒至于那么好喝吗?原来竟还有这一层缘由。
“我那是醉话,你也信……”
“醉话也好……也好。好歹这一世,总算也有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了……”林邑奴喃喃道,“我向主人举发了您的事,然后又偷听到他们密议要派兵追杀您,所以急忙跑出来提醒您。”林邑奴睁圆了眼睛:“我这一世入的是畜生道,只有被您当作人来看待一次。也许托您的福,下辈子真能轮回成人,值了值了……”
临死前,林邑奴又叮嘱李善德把自己的尸体扛到一处林中,点起篝火,趁血液还流动的时候,割开脚腕手腕,用他的血吸引老虎来对付经略府派来的杀手。正是林邑奴牺牲了自己,才换回李善德的一条命。
这一章,我们看到了李善德人性中的闪光点,他为官几十年,仍然保有一颗纯净的心,对以利相交的胡商,他有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感恩;对于素来被城里人看不起的峒人,他无分别心地与他们相处,即便他们嘲笑自己不懂得“荔枝不摘下来就能保鲜”,他也是一笑而过。喝荔枝酒时无意间看到林邑奴对荔枝酒的渴望,自然而然地舀一碗递给他……
正是因为李善德这个至真至诚的心,他虽未刻意与他人相交,却得到了胡商、阿僮真心相助,更让林邑奴愿意以命报之。
我又忍不住想,从林邑奴的角度来看,李善德的无心之善,就像是从指缝中漏下来的阳光,就那么一点点,竟然是林邑奴人生中的整个太阳。为此,他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他。
看到这种“极端不对等”的回报,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同样生而为人,有的人竟然如此卑微又悲壮。
很奇特的是,林邑奴的这份情意,让我想起曾经也被深深打动过的另一种情感。故事的出处我已经不记得,只依稀记得是一个孤儿院的小姑娘主动去关心一个有名望有地位的成功男子,让其破防的故事。
这个故事带给我的震撼与林邑奴给我的感触全然不同,当时更多的是感动于这个孤儿院小姑娘爱的能力——一个身处低处,一无所有的小姑娘,她没有自卑于自己的出身,没有因为自己一无所有而别悲戚,她平等甚至悲悯地去关心眼前这个看上去强大的男人,她让你看到了她的独立和强大。
再次想起《命运》中阿太的一大人生感悟“人一生的活法中,为别人而活是最简单的!”
这一束束人性至纯至善迸发出来的光,让我发现,是自己的格局太小了,用一颗世俗的心去衡量李善德的善和林邑奴的义孰轻孰重?用一颗分别心去计较孤儿院小姑娘的能量和那个成功男士的能量孰轻孰重?
……
也许,林邑奴、孤儿院的小姑娘、阿太……都是一样的,当他们迸发出人性的光辉时,他们都是跻身进入了窄门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