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愉悦河津渡

愉悦河津渡

作者: 行走的中国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18:31 被阅读0次

    愉悦河津渡

    ----鱼跃龙门

        甲辰正月廿二 (3月2日),周六。为了不辜负龙年的早春,“文行天下”旅行小组决定,开启龙年的第一个旅行计划,于是我呼朋唤友,召集人马,约了四个驴友兄弟,首站选在了晋南运城河津市的大梯子崖。 

        我们的目的地在“舜耕历山、禹凿龙门”的大运之城,在黄河以东、汾河以北的河津渡。清晨六时半准时出发,按预定计划从沁州向晋南急驰,先是二广高速,再转青兰高速,从上党盆地穿越太岳山脉,八点左右,在荀子故里---临汾市安泽县草草吃了早点,又匆匆转上高速驶离安泽,我们是带着敬畏的心情依依不舍离开了荀子故里,庄重肃穆、高大威严的荀子雕像依然静静地伫立在朝阳的余晖中......

        汽车在太岳山里继续穿隧越岭、跨沟过河,经过沟壑纵深的黄土丘陵、平坦宽阔的临汾盆地,再转京昆高速,沿汾河谷地向西南行驶,驶入运城地界,过新绛、稷山,上午十点左右,我们就进入河津市境内。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运城市的西北隅,西傍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临汾水与万荣县毗连,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乡宁县接壤,东望白虎岗迎汾水与稷山县为邻。战国时期魏国的军事要塞皮氏邑位于此,汉代置皮氏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为龙门县,从此"龙门"专指今河津。《名山记》又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河津”一词首见于汉代地理名著《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意谓黄河津渡。

    龙年,早春,正月;晴空,疏树,微风。

      初次踏足晋南这块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仿佛置身于文化的大洋之中,咄咄逼人的古人文景观处处皆是,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文化的气息。丁村、陶寺、翼城、曲沃、绛县、新绛、龙门、个个都是光照千秋的名字,个个都是史诗般源远流长的符号,个个都是意蕴丰富的三晋文明乃至华夏文明的密码。有诗曰: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河水泛滥旋天际,民无居所物无地。

    禹凿坚壁开天阙,鱼跃此门化为龙。

    而今仰拜禹门渡,龙年腾跃中国龙。”

        从京昆高速河津西下了高速,不到十公里就到了龙门古镇,古城门楼两侧悬挂着“千秋禹绩无双地,万丈龙门第一村”楹联。河津古文化遗址中,最具“古中国”标志的文化遗迹,当属 4100年前大禹凿开的“龙门”。黄河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河津与陕西韩城交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龙门,最早记载于《尚书·夏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禹凿龙门”传说历史悠久,龙门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墨子.兼爱中》:“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注后之邸,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此言禹之事。

      禹凿龙门,开启了中华黄河龙门文化,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大禹精神,是国之瑰宝,中华民族之重要精神支柱。

      禹门关在黄河岸边,是新建仿古门楼,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北边挂有楹联“禹门叠浪九曲黄河争胜景,平地轰雷一声咆哮夺奇观”,南边则是“紫岳巍巍两扇龙门朝北斗,黄河滚滚一条玉带绕西秦”,经过禹门关就下到黄河岸边古渡口,我们四人沿着河岸一直漫步到龙门口,近距离目睹龙门胜景,亲手抚摸大禹开凿过的岩石。

        古大禹庙遗址下边,有新建禹王庙,庙前有“鱼跃龙门”石雕,正好孩子今年参加高考,我毫不犹豫的买了三柱高香在此跪拜,希翼美好愿望如期实现。

        “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脍炙人口闻名遐迩,相传禹凿龙门之后,江海的鲤鱼闻讯逆流而上,争相跳跃龙门,跳过者即化而为龙,到达理想境界,跳不过者则养精蓄锐,来年再跳。传说第一批鲤鱼跳到半空即以自己的脊背为跳板,让后来者踏跳跃过龙门,自己却点额而回,因此河津成为了龙的故乡。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因此后来人们将“鱼跃龙门”引申为金榜题名、事业有成、梦想成真的代名词,龙门古渡的禹王庙成了祈愿福地。

      参观了龙门口,再沿黄河1号旅游公路向北行驶三公里左右就到了黄河大梯子崖。

      停好车后,我们买票登崖,这里被誉为“天下第一挂壁天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紧邻山西黄河1号旅游公路,有千年古道梯子崖、七里画廊桃花谷与北魏遗址倚梯城三大观光区。我们四人分两组,一组坐电梯,我和米老师依然选择徒步登崖。

      踏着北魏工匠开凿的千年古道,我们缓步攀援,千年以前,这些工匠根本不会想到,他们辛辛苦苦费尽心血开凿的大梯子崖,能够成为千年之后旅游景区,当时的军事古道竟成为现今为百姓谋福利的生财之道。北魏是一个喜欢在石头上雕刻的民族,同一时期的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和长治沁县的南涅水石刻都体现民族的宗教文化,而工程宏大且艰巨的梯子崖则更加具备军事意义和实用性,在形式上也表现出了北方民族的粗犷。

        北魏孝文帝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推动鲜卑族汉化,给华夏文明注入新的活力。出生于河津本地的隋朝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王通曾这样评价魏孝文帝:“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在这一时期,中华民族正在孕育着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

        登上顶峰之后,从空中乌瞰,黄河两岸的山脉苍苍茫茫,黄河如玉带般盘绕在崇山峻岭秦晋大峡谷中,大梯子崖宛如在一块巨大的悬崖坚壁上雕刻出的365个台阶。山顶有北魏倚梯城遗址,为北魏时期屯兵之所,北魏孝文帝曾来临至此,禁祀大禹,并立碑纪念,但随着千年的沧桑变迁已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目前已复建大禹庙与化龙殿等建筑。在峰顶又立一“鱼跃龙门”青铜雕像,上用繁体隶书书写“鱼跃龙门、化尔为龙”八个鎏金大字,我再次虔诚的在请愿牌上写上两个孩子的名字和愿望,希望梦想成真。

        站在河东高地,北望石门奇观,南眺龙门飞鲤,一步一重天,一弯一景致。正所谓:

        “黄河西来自昆仑,罅隙一线锁金鳞。

        挟来十万八千鲤,跃过此门方为龙。”----刘春声《观黄河龙门石门》。

      游观完大梯子崖已是午后两时许,肚子给我们提出严重抗议,赶紧在景区餐馆点了西红柿鸡蛋面,那碗面回味悠长,用餐过后,原路返回,到了襄汾服务区时,看到了“晋国博物馆”的宣传标志,度娘一问三十公里,我们立马下高速驱车前往曲沃,赶到博物馆门口下午五点,关门了,非常遗憾,我们只好拍照打卡,匆匆离开。

      返回途中,路过了大名鼎鼎的丁村、陶寺遗址,这三大文化遗存留给下次来吧。

        尽管此行留有遗憾,但鱼跃龙门的确使我们不虚此行,倍感愉悦。

                          2024年3月12日星期二

    禹门渡 龙门 大梯子厓 石门 化尔为龙 黄河
    龙门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愉悦河津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nm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