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现在成了不少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拦路虎,有的对知识点一知半解;有的做题目时束手无策;有的是花了一整晚时间只做了几个题;再加上考试成绩的打击,越来越没有信心。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来说说高中数学的本质特点,期望让学生能在学习数学时能成为一段美妙的旅程。
高中数学知识点比初中有了爆发式增长,学习难度加大;解题步骤也会成阶梯式增加,解题前就模棱两可不知如何下手;对计算能力要求也有大幅度提高,再加上综合题型考察的全面性,稍有疏忽就会出错。
但也不用担心,毕竟一份试卷有70%到80%的是难度不会太大的题目,也就是100--120分是付出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对待这些题型,学生应对的策略就是“一眼看出思路”,这也是我积累的教学经验之一。
学会这“一眼看出思路”的招式分三步:知识点掌握的要全面,不能有知识的盲点;对应的知识点的练习要认真做1到2套,要认真做;总结出考察这些知识点题型的核心关键点。下面作详细解释。
知识点掌握的全面,就是要做到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完整化。现在教材知识点涵盖内容少,但考起试来却毫不客气,所以需要额外补充知识点。数列通项作为数列的核心关键点,但数列求通项方法,教材上是没有的。而累加法、累乘法、构造法、倒数法等都是求数列通项的基础方法,必须熟练掌握的。解数列题第一步就是求通项,没有这些方法,肯定是卡住了。再比如用“三垂线”法找二面角的平面角,一旦掌握这个方法的关键点,就是很好的解题突破口。我上学那个时候“三垂线定理”还是学习的,现在教材上删除了。现实的说,高中教材的每一节知识点都要额外补充。为什么要做到知识点的全面化?原理就是:我们是用已知的,来求未知的,懂的越多,解题思路就越多。
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我现在很不喜欢数学,对学这些知识点毫无兴趣。也有的学生会说:这些知识点太难了,太枯燥,学不进去。而说喜欢数学的人,是少数的。我想这对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是不公平的,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数学的本质特点之一就是普遍性。方法概念普遍性,数学推理适应人类大脑特点普遍性,绝不仅仅只适用少数有天赋的人。数学的本质教育从没有体现在课堂上,学生也无法感知数学美的所在。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大自然的数学规律。所以数学的概念和定义都是有源头的。比如函数概念的起源,是研究物体运动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引起的,进而被数学家抽象出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就称之为函数。而函数解析式f(x)是习惯了的数学符号,而不少初学者对里面的“x”的换个形式就会困惑好一会。不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就不能熟练应用换元技巧,以及后来学反函数和复合函数概念带来难度。再举一个容易忽视的例子,不等式的8条基本性质。看似很简单,但是这几条性质是代数运算的变形基础。因为代数运算是在等式或者不等式之间进行的,所以不等式的变形技巧尤为重要。当考察类似题目时,大部分学生用的是特殊值方法,但我是不允许我的学生用特殊值方法的。首先特殊值方法有局限性,稍微有点复杂的题目,这个方法不好使;其次是形成依赖,就不能掌握8条性质的核心要点和变形技巧,其实常用的是可乘性、可乘方性和同向可加性。角的概念、圆锥曲线等概念这里就不细说了。
高中数学模块内容十几个,本质化教学只需要花很少的时间,但可以使之前学习过程从苦逼路程,到愉悦旅程的转变。因为这个前提下看些匪夷所思的数学技巧,就是可爱的存在。
当对这些方法技巧和知识点有了初步认识之后,那就要做对应的习题加以巩固和记忆。毕竟实践出真知,而且练习的过程,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基础好的学生,一套习题就足够;如果基础不好的学生,做一套习题不顺畅,回头再看理解一遍知识点和技巧,然后做第二套习题。(一套习题15至20题)
第三步就是对习题进行总结,总结能力强是可以独立学习的重要标志。比如三角变换类型的题,是先利用角与角的关系,还是特殊角的特殊值作为解题突破口?在解三角形时,在形式上观察,是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方便?解数列题时,没有递推公式怎么办,或者有了递推公式解不出来怎么办,那是不是要用观察、猜想的办法?再比如求函数的值域,什么情况下用单调性,什么情况下换元,什么情况下用求导的方法?再比如圆锥曲线题,设什么样的参数可以简化过程,设的参数过多如何消元,如何转化问题?学习如同登山,登山需要保险带,总结就是学习的保险带。
做到以上三步,就可以修炼成“一眼看出思路”招式了。这在高一高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非常重要,也可以在解题时节省很多时间。
当这一招越来越熟练时候,就可以出来行走江湖了(刷题和应试),不过要想有萧峰大闹少林寺的感觉,这招当然是不够的。至少还要再掌握一招绝世武功“降龙十八掌”(高中数学计算能力之一招鲜吃遍天),或者内功心法“易筋经”(高中数学分析问题之提升)。这两招以后抽空写吧。
4月27日 凌晨3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