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不可能》读后感
这本书是听了两遍的,书中讲到能帮助我们激发自我潜能的,有四个要素:动机、学习力、创造力、心流。
动机又包括驱动力、坚毅力和目标设定。
驱动力包括内外驱动力,外在的就是奖金、名声,就像那句话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这种驱动力终究是不会长久的,利尽心散。还记得那个故事:有个老头嫌门口玩耍的小孩吵闹,于是想了个办法,用发零花钱的方式来改变孩子们的玩耍动机,起初孩子们就是为了好玩而一起玩,当老头开始用给报酬的方式让他们在门口玩,后来报酬越来越少,最后没有的时候孩子们玩耍的兴致全然没有了。所以能让我们持久奋发的是内驱力,它包括好奇心、使命感、自主性、掌控力。就像习主席在梁家河所立下的誓言,“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誓言”,那时的他23岁,已经立志要做人民公仆了,经过30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主席,并提出了一带一路这样有智慧的策略,让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受益。
学习力里面提到获得知识的方式要通读五本书,像白痴一样学习向专家请教,多提问,专研本领域的空白区,把学习成果讲给别人听,最后这一个方法其实就是费曼学习法,是高效学习法的一种,这也是为什么课改一直强调不要满堂灌,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就让学生能讲出来,把知识转化出来。其实上面这些方式任何一项我们去践行都会大受裨益。
获得创造力的途径,放空大脑、多到大自然里、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好高情绪度。好的心情就有好的点子。这个在学习上也是这样,老二的学习就是当他从外面玩回来时,效率特别高,说干就干。无论是背诵还是做题都很高效,所以保持高效的秘密之一就是让大脑放空让大脑放松。这也是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想出了浮力,灵感的迸发。
最后一个心流,其实也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这个有太多的案例,牛顿因为专注于研究,几周都没有出实验室,直至实验成功。曾经有一次竟然能把手表当鸡蛋煮到了锅里面。无独有偶,我们的大文学家鲁迅,有一次专注地读书,竟然饼子沾着墨汁吃,也浑然不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