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历史智慧|古代的避雨妙招,到现在还在沿用!

历史智慧|古代的避雨妙招,到现在还在沿用!

作者: 8de57b99a28e | 来源:发表于2017-06-30 14:59 被阅读0次

    夏季有两个特点——炎热、多雨,自古以来一直都没有改变过,那么古代的人们又是如何避雨的?

    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我国在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

    蓑草的表皮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状,所以用来制雨衣,雨水不易渗透。其为贱物,轻易可得,在很长时期内,不分尊卑,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又发现了多种可用作雨衣的材料,但蓑衣并没有被淘汰,尤以农夫、渔人所用为多,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那首:“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与蓑衣相配的斗笠则是用竹篾、箭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形制。讲究以竹青细篾加藤片扎顶滚边,竹叶夹一层油纸或者荷叶,笠面再涂上桐油。

    今天一个人有十几双乃至几十双鞋都很正常,但古人不一样,他们对鞋非常珍惜,一到下雨天就把鞋搁在家里,基本上就等于光着脚。但是又怕扎脚,该怎么办呢?古人就发明了木屐这样防硌、防扎、不怕雨的雨鞋。

    我国古代最常用的雨具就是伞。早期的伞是用布帛所制,多为达官贵人所用,后来由于汉代发明了纸,人们开始用廉价的纸来代替昂贵的丝帛,并在纸上涂以油脂或桐油,使之经久耐用。由于物美价廉、经济实用,在民间得以广泛地流传和使用。

    卡戳评聘艺术家余万伦作品《竹隐·古运情

    传统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意思是搬进来搬出去的环节不用算在内,做一把伞粗算起来也要七十二个工序。随着它制作工序的不断精细、完善,油纸伞已经从最开始的防雨器具,逐渐成为了可观赏、可把玩的手工艺术品,受到收藏界的广泛喜爱。

    一把小小的雨伞,

    承载的历史却无比厚重。

    从伞面上蜿蜒而下的,

    是雨水,也是时间和沧桑。

    相信,在当代艺术家们的手中,

    曾经抵挡千年风雨的伞面,

    必将延续它的辉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智慧|古代的避雨妙招,到现在还在沿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xi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