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1)任务:(解决问题)如何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2)假设:意味着这两个假设是不存在的,但是在这两个假设下,研究才是有意义的。
1完全理性: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
2完全信息。
2.需求(重点):
(1)影响因素:
1最主要因素是价格(重点)。
2相关商品(重点):
a.替代品 A 或 B,A 价格上涨,B 需求上涨。
b.互补品 C+D,C 价格上涨,D 需求下降。
(2)效应:
1替代效应(两个替代品):苹果价格上涨,相对梨子价格下降,则对苹果的需求减少,对梨子的需求增加。
2收入效应(影响到实际收入水平或实际购买力):鸡蛋价格上涨,相对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则对鸡蛋的需求减少。
(3)效用:
1总效用:消费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需求弹性:变化幅度。
1需求价格弹性:富有弹性(弹性大)——奢侈品;
缺乏弹性(弹性小)——必需品。
2需求收入弹性:
a.正常品(正):收入增加,需求增加。 b.劣等品(负):收入增加,需求减少。
3.供给:
(1)影响因素:最主要因素是价格。
(2)成本(考查辨析): 1机会成本:放弃的最高潜在收益。先找放弃的,然后在放弃中找最高、最
大的。
2沉没成本:决策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
3边际成本:新增生产一单位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4.市场均衡与政府管制价格:
(1)均衡价格:供给=需求时的价格。最理想的状态。
(2)政府管制价格:供求不相等时,进行管控。
1最高限价(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保护消费者。
2最低限价(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保护生产者。
市场类型:
1.完全竞争市场:
(1)最理想的市场类型,不可能实现。
(2)产品无差别。
(3)极端市场、不需要打广告。
(4)农产品市场。
2.不完全竞争市场:
(1)垄断竞争市场:竞争性>垄断性;轻工业、服务业。
(2)寡头垄断市场: 1几个厂商垄断市场:差别寡头:产品有差别;纯粹寡头:产品无差别(自然资源)。
市场类型:
1.完全竞争市场:
(1)最理想的市场类型,不可能实现。
(2)产品无差别。
(3)极端市场、不需要打广告。
(4)农产品市场。
2.不完全竞争市场:
(1)垄断竞争市场:竞争性>垄断性;轻工业、服务业。
(2)寡头垄断市场: 1几个厂商垄断市场:差别寡头:产品有差别;纯粹寡头:产品无差别(自
然资源)。
【注意】市场失灵:
1.含义:市场不能对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直接考查含义,与政府无关,是市 场本身的问题,市场自己不能对资源进行最优配置。
2.原因:
(1)垄断:破坏市场机制。有一些垄断的势力和企业,可以自行决定定价、 销售,破坏了原本市场配置的机制,所以会导致失灵。
(2)外部性:要么是收益增加,要么是成本增加,打破市场本身的平衡。
1正外部性:行为给第三方带来的收益(好的影响)。
2负外部性:行为给第三方带来的成本(坏的影响)。
(3)公共产品:“搭便车”。不花钱免费使用。对于私人物品,不花钱买车,
车不会让开,现在不花钱能坐车,为公共物品。考试问如果出现搭便车现象,是 以下哪个引起的,此时对应公共产品。
(4)非对称信息(信息不对称;掌握信息不一样,掌握信息少的那方处于 劣势,消费者就是处于劣势,可能会选到一些比较差的产品):劣币驱逐良币; 道德风险(买保险时,自己的行为当事人可以知道、控制,但保险公司不知道, 掌握信息少的那方可能面临风险)。
【注意】
1.经济人假定是指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人利己(错误),原因:可 以利己,但是损人表述错误。
2.某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涨,对该商品的需求下降(错误),原因:如梨的 价格上涨,梨子需求下降,对替代品苹果的需求会上涨。
3.机会成本可以理解为“覆水难收”(错误),原因:“覆水难收”是沉没 成本。
4.边际成本提醒我们要及时止损(错误),原因:沉没成本告诉我们及时止 损。
5.供求相等时的价格叫做均衡价格(正确)。
6.政府为了扶持农产品生产者应制定最高限价(错误),原因:扶持农产品制定最低限价、保护价格。
7.市场类型中极端市场包括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市场(错误),原因:包括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
8.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出现了“搭便车”现象(错误),原因:公共物品对应“搭便车”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