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看书,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感受,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喜怒哀乐。
刚开始看书时,找了很多推书文。我不喜欢书单,因为,我觉得书名及其内容,思想,文法等不一定正相关,有些推书文就挺好,不是单纯剧透,更重要的是所思所得,所感所悟。
准备这篇文时,我犹豫了很久,两次提笔又放下,昨天,写了个标题又搁置。一个字,难!看一本书时,身临其境,随君喜伴君乐,忧其忧恼其恼,仿佛有了另一套感知系统和另一种思维体系;看完一本书后,抽离,回返到楼上,窗前,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冷冷地打量,狐疑地猜想,却只能无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沉浸时如痴如醉,再回首,知之甚少。
无论如何,我还是决定试着写下去,不说推书,就当是对自己最近读书二三事的一个总结吧。
嫌疑人X的献身 东野圭吾——这是我能想到最纯粹的爱情,最好的诡计。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数学天才为爱献身的故事。
仔细读来,这里不止有最纯粹的爱情,最好的诡计,最伟大的献身,最决绝的背叛,还有孤独,信仰,执着,守望,自私和毁灭。
石神从来不是孤独的战士,相反,他正是与孤独作战的人。他常年坚守在抗战一线,屡败屡战,在他终于决定投降时,却等来了援军。毫不夸张地说,靖子母女就是他的灯塔,他的信仰,他誓死守卫的最后一座碉堡。他爱她吗?也许吧,像信徒爱着耶稣。
遮盖,欺骗,误导,甚至以罪掩罪,每一步都看似情势所逼,实则精心设计。在石神眼里,与其说是一场诡妙的犯罪不如说是一个完美的数学定理,而完美的数学定理必然有自然且简洁明了的证明过程。其实他比谁都清楚所谓齿轮论,或者说,他正是利用了该理论来推进他的演算,去求解那个结果。
他唯一没有算到的是靖子的背叛。
有些人,只要活着,就足以拯救他人。石神已经在无边的孤独中摸索了太久,靖子是投湖的石,是指路的星,是长夜的鸡鸣。靖子活着,他就不孤独。牢狱能禁锢他的身体却无法限制他的思想,纵使他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到,也无人能把手伸到他脑子里。但靖子的自首推翻了他所有的精妙计算,让他之前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当得到这个消息,他大声嘶吼,仿佛呕出了灵魂。这里,没有修辞,不是夸张。
天才和疯子只在一念之间。也许有人无法理解石神的疯狂和痴念,也许有人会问:“难道靖子良心发现不愿意石神替她顶罪这不是对他的爱的最好回应吗?”但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石神他不是单纯的替她顶罪,他真的杀了人,那个仿若世界的透明人实则时间齿轮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在他的辩证学中,装作牵涉其中是不够的,他必须真的深入泥潭,他很清楚,谎言总有被拆穿的一天,而真相总会浮出水面。
再者,在我看来,靖子的自首也并不是出于对石神的爱,书中是这样写的:“隐瞒真相何其痛苦,就算抓住了幸福,也不会有幸福的真正感受,只会抱着自责,终身得不到片刻安宁。”她自首,是出于求个心安,是为了能毫无负担的追求幸福。如果石神只是单纯的替她掩盖罪行,而不是以这种献祭般的方式,她绝不会自首;而她自首也不是因为感动,感激更不是因为爱,而是受不了良心的谴责。
所以,我要说,这是一个不完美的定理,也是一种以爱为名的自私与自我救赎,但这绝对是值得一看的一本好书。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为你,千千万万遍
人性,是最复杂的所在。
前几天在简书,在微博都能反复的看到一句话“人心和太阳,都不可直视。”。时至今日,我也一度怀疑,这世上是否真的有人不求得失,不问因果,一心付出,不论回报,爱情也好,友情也罢。
无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反人类的所谓品质。
所以,对于阿米尔少爷来说,哈桑是很可怕的一种人。他无条件的相信阿米尔对他说的每一句话,他觉得他们是朋友,是平等的,为了朋友他可以做任何事,也可以忍受朋友对他做任何事。每次阿米尔被欺负,都是他挺身而出,保护朋友,为了朋友而受伤,他觉得很快乐,他认为这是朋友之间的义气;为了阿米尔的蓝色风筝,他被三人围攻,甚至被强暴,他带着满身的土和半身的血,仍然高兴的对阿米尔表示“看呀,我没有让你失望,我拿回了你的风筝。”;被阿米尔冤枉,被驱逐,他一声不吭,一句不辩,默默离开;最终,他为了保护阿米尔的房子而死。
哈桑的一生,与整个阿富汗大环境而言实在谈不上轰轰烈烈。牙牙学语时,他说出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童牙稚口时,他每一次奔跑,每一句誓言,每一次挥拳都是为了阿米尔;长大成家后,他守着阿米尔的房子,不言等待,只为忠诚与怀念;然后,他死去,为一幢已经被真正的主人所抛弃的房子,就像当年为了那个阿米尔用来讨父亲欢心的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你,无畏拳打脚踢,枪林弹雨,也无谓我的尊严和生命。
如果,这真的是一个关于友情和奉献,关于义气与爱的故事,它不能被称之为悲剧。然而,这是一个关于误会和一厢情愿的故事,它才显得如此残酷。
哈桑他误会了,他和阿米尔从来不是朋友,对于阿米尔来说不是,对于他们的父亲来说不是,对于阿塞夫和其他人来说也不是。阿米尔认为哈桑是他最忠诚的仆人,所以为自己做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必要的时候用点小手段牺牲他也无可厚非;他们的父亲知道他们是兄弟,但同时,他们也很清楚的知道,这是一个永远也不能见天日的秘密;阿塞夫眼里的哈桑是一个愚蠢的跟班,是一个低贱又肮脏的下等人,而阿米尔则是躲在这种人身后的懦夫;对于其他人,对于阿富汗整个社会,阿米尔是主人,哈桑是仆人;阿米尔是普什图,哈桑是哈扎拉;阿米尔是逊尼派,哈桑是什叶派。残酷的是,从他们一出生,以上每一个标签就已经盖章生效,除了朋友。
哈桑是爱的炮灰,是成长的养分。他的付出,他的伤痕,他的痛苦甚至他的死亡,铺就的是阿米尔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目送 龙应台 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 孩子你慢慢来 龙应台龙应台亲情三部曲
这三本书我不是一起看的,它们就像一颗颗珠子,我穿上了一颗,发现还有一颗,再穿上一颗,又发现了一颗,就这样,串到一起来了。
首先申明的是,我不懂政治,坦白说,也不甚关心政治。我看书,可能因为书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种态度,一种观点,却很少因为作者本人,所以,我看书很杂,也很少看诸如全集之类。
总之,知者恒知,不必强求,无需赘言。
目送,是一切的起因。
我大学不在本省,每年呼哧呼哧,哐啷哐啷,来来去去,如此四次,每次妈妈都要红了眼眶,然后背过身去,我也配合转身,再不回头。所以,我并不知道妈妈是否目送我远去,就像书中所写“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他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并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毕业后,我出国工作,异国他乡,又初出茅庐,默默咬牙坚持,不停告诉自己“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后来辞职回家,在留下和离去之间踌躇,在妈妈的一个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个不小心的试探中,终于害怕“怕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在目送里,看见了自己,看见了我的妈妈,看见了所有已经美好过了的美好,看见了我想要回的家,不是一个空间,而是一段时间。
说来惭愧,翻开亲爱的安德烈,居然和亲情毫无关系,只是因为那一丝莫名的惊艳,那一点难得的悸动,因为,在妈妈殷切的目光中,我也看到了,那个在细雨朦胧中向我走来的少年,像坐在闷热的车里等红绿灯时,一抬头就看到的青芒。
幸运的是,遇见亲爱的安德烈, 也遇到的最好的忠告,关于工作,关于学习,关于父母,排名不分先后。
我们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是要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希望将来能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是自己,心灵的安适,衷心的快乐才是我们最应该寻找的东西。什么样的工作能使我们快乐,第一,它给我意义,第二,它给我时间。我的工作能让我实现自身价值,且不绑架我使我成为其俘虏,让我有成就感,也有尊严。
人生就是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一条路导向下一条路,无法回头。
而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时至如今,我依然在寻找,寻找能给我快乐,成就感和尊严的工作,尽量小心而又大胆地做每一个决定,并且,争取多多陪伴,拥抱那对怯懦的人。
孩子你慢慢来,是我现在正在看的一本书,虽然我并未生养,但因家中有两个小侄女,对于孩子,很是欢喜,也很有耐心,关注她们,和她们一起成长,听她们时不时“语出惊人”,给我惊喜,实在乐趣无穷。
人这一生,说长也长,说短更短。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喜怒哀乐,急不来。人性本贱,朱砂痣和蚊子血,是人之常情,失去了才知珍惜,是人之常态,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所以,孩子啊,你慢慢来,一语双关,既是对自然生命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男女平等的呼吁和对事业女性的推崇。
书中的一个简单疑问让我感到心惊:为什么一个男人忙于事业,就没人问他怎么照顾家庭?为什么一个女人忙于事业,人们就认为她背弃了家庭?为什么这个世界在歌颂母爱、崇敬女性的同时,拒绝给予女人机会去发挥她作为个人的潜力与欲望?
该来的总会来,该懂的都会懂,对于孩子我们不可操之过急,对于每一个在等待爱情的女孩,同理。
阳光暖暖,日子缓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