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6 关于自洽

16 关于自洽

作者: 苏三毛 | 来源:发表于2022-04-26 00:57 被阅读0次

    人生的意义无外乎I财富、健康、关系和价值。

    前面30年一直在追求“关系”和“价值”,人到30岁,开始成熟(变老)的标志,是不是开始关心“健康”和“财富”,但这样的顺序难免有点本末倒置,“健康”和“财富”是底层建筑,“关系”和“价值”才是上层建筑。

    如果按照马斯洛需求的需求层次理论,“健康”和“财富”应该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而追求温饱也该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关系”则应该属于社会需求和尊重的需求,这是小康阶段的需求“价值”才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即富裕阶段的需求。

    无论是经济学的理论还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都说明人要达到“自我实现”,追求价值的目标,是需要一步步实现的,如果没有经过温暖阶段、小康阶段的追求,一下子物质极度富裕,那么富裕的追求多少有些空中楼阁,难以有踏实的感觉。换一种说法,难以自洽。

    我想,这就是现代人迷茫的原因,从小没有经历过对温饱的追求,物质相对富裕,甚至关系和尊重似乎也唾手可得,当步入社会,一下子追求“价值”时,其实多少是有点慌的。

    我从小被教育的就是追求“价值”,感恩、责任、奉献,可以说我父母教育得我们三观很正。大学毕业之后,总觉得支教、公益这样的工作才是毕生的追求。直到慢慢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发现“健康”和“财富”的基石其实并不稳,甚至摇摇欲坠,才恍然若失,要有打好根基的本事。

    记得大学时曾遇到一位行为分析的老师,她通过一个人走路的姿势就可以判断他的性格。看完我走路时,她给出的评价是:自信和自我矛盾。我时常想起这件事,大概有十年了,还是会时常“自我矛盾”,总是在寻找平衡和自我。

    每个人毕生追求不过是自洽罢了,功名利禄,过眼云烟,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卷天上云卷云舒,是一种豁达,更是一种自洽。

    我时常焦虑,有人说,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他的能力配不上他的梦想。或许吧,我追求的其实很多,时常在想,能力再大一些,能量再高一些,就会更接近梦想一些。但其实,一直都在寻找自己。

    越是不断突破自己,越是在寻找,此时,自洽似乎更多一些,更爽一些,但又似乎离内核的自己更远一些。

    “自洽”真的是一个很晦涩的词语。记得支教时,我们时常会讨论,我们来到小山村,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是对的吗?其实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或许生活得会更快乐,会更“自洽”。这个问题只能是薛定谔的猫。

    那么自洽呢?应该不断地从内突破,或从外打破自己吗?这的确是一个很刺激的过程,甚至有点上瘾,但离自洽是不是会更近呢?

    在支教时,大约六年前,我曾经很想寻找一个宗教来信仰。因为感觉有信仰的人更懂得自洽。后来,慢慢看到那些自洽的人多是来自于把自己交出去,比如交给上帝,或是交给无知或自律。

    如今折腾这几年,这种自洽反而是越来越少的,每一年的很多个时候,都会有一种“可能会死掉”的危机感,但都顺利度过了,而且情况比想到的更好,或没有想得那么糟。

    这种生存的危机感时常伴随左右,可能是因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吧。同时,需求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也被隐藏了很多(或许一开始就没那么坚实),如今更多地开始关注“健康”和“财富”,在温饱线上挣扎时,反而在不自洽中找到了些许踏实。

    人生的路,不管听过多少道理,总归是要自己走一遍的。拿着锄头、和水泥、砌墙,底层建筑总归是要自己夯实,上面的空中楼阁才更坚实一些。这个过程,没有人可以代替,就算他人建好了房子,住进去白吃白喝总是无法“自洽”。

    提笔写这个主题,从动笔的感觉自己“自洽”不到位,写着写着竟然找到了一些平衡,可能“自洽”这种状态,也是要不断去调节的吧。只是有人在钢丝绳上找平衡,有人在独木桥上找,而最后却希望能双脚踏在地上,不用刻意寻找,只需偶尔提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6 关于自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fc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