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三大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肖申克的救赎》,想要说点什么。
距离观影已经过去两个月了吧,我就用剩下的印象来聊一聊吧。
《三大队》看完以后很难受,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很堵。即使结局是程兵队长站在明媚的路口,依旧堵得慌。相较而言,《肖申克的救赎》最后,碧海蓝天、小船梦想、老友和我,很舒服。
我觉得这两部电影里面两位主角都有自己的“念头”,一个是红色信仰,一个是希望。
一个明明已经离开监狱,却困在了原地。一个身处监狱,甚至无辜的他开始犯罪,却充满希望的未来。
三大队中犯人王大勇本身就被群众打得有内伤了,是三大队的人把他从人群里面救了出来,结果他不仅不好好交代问题,还将所有的罪名推到了没有被抓到的同犯王二勇身上,拒不交代王二勇的行踪,与此同时,医院传来程兵师父逝世的消息,再加上王大勇对着程兵女儿的照片发出的淫笑,所有情绪的堆叠,导致了后续殴打犯人的发生。我觉得后面还应该加上时代的因素,这一点在电影里的展现比较隐晦,只有一点点电视上展现的专家说法,所以三大队全员遭殃。
程兵最后出来,先是在警局门口遇到遇害女孩的父亲,对方说是这些年委屈他了,他是一个好警察,送给他一袋自己做的茶叶蛋。紧接着看到自己办案成功后的照片,之后是,三大队的人聚在一起,去看了他的师傅。
程兵说他放不下,要去找王二勇,三大队的其他人也放不下,于是开始了集体追凶,其实也很好理解,曾经的理想信念不可磨灭,现实也是现实。
追凶是为了什么?为了给女孩一个交代、为了给师傅一个说法、为了三大队的名誉,为了所有人被改变的命运,更是为了公平和正义。比起如灯火的信念,我会觉得程兵的“犟”程兵的“执”,更像是太阳般的信念,引领着他的前路。这个世界需要孤勇者,也许不是你我,但总有人在勇毅前行。
三大队的人,运气好的还有家,运气不好的妻离子散。程兵问,彬子,为什么来这么远的地方摆摊,这里碰不到熟人。这句话让人很难过。
后面,一个一个的离开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一个离开的是有家的人,撑不住了,是真的,出来不被打倒,就是因为有家人有妻子的不离不弃,可是,当因为同一件事情,家即将离散,什么追凶什么正义,都不重要,只要那个人在就好。他依旧是不舍得离开的,车站告别,有人叫了一声,明明下定决心离开的他,立马回头。可是叫的不是他,心似乎空了,又似乎是满的。
第二个离开的,依旧是有家的人,儿子还在,儿子还有未来,不能因为自己,阻挡了儿子前进的路。最抠门的人,给剩下的每个人都买了保险。刚好新年,离开饭馆看着绽放的烟花,那一声“过年好”,有迎来有送往。
第三个离开的,是最年轻的人,他离开的时候,我很开心,未来的路还很长,不囿于过去,勇敢往前走,真正的勇士,是看透世界的真相依旧热爱。离开,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
第四个离开的,是最开始不愿追凶的人,最后加入的人陪伴程兵队长走到了最后。因为身体原因,他放下来“我执”,半途上岸。他和程兵队长的那一场游泳比赛,两个人都上了岸,一个此岸一个彼岸。
我其实挺欣慰于他们的离开。或是为了家庭,或是为了自己,挺好,能放下,挺好呢。
监狱里的小朋友为了帮他追凶死亡,程兵队长去看凶手,发现自己眼睛看不清了,他老了,最后,他坐在公园的地上,打开手机,想要告诉谁他追不动了,可是一串的联系人,却没有可以联系的人。
之后他和曾经的同事现在的局长坐在一起,说不追了,可是,一点点意外唤醒记忆,他似乎错过了真凶。
没有放下,继续追,这次发现了,成功了。可是,他像一个被时光抛弃的人,他不了解现在的法律和刑侦手段。
程兵队长对于他来说,追凶十多年,是一种信仰。他执着于那个案子那个人。全剧,最阳光的地方是程兵代表三大队完成任务,所有人一一从他身边经过,叫他的场景。之后,程兵队长站在街口,阳光很明媚,但是我感觉信念有一点点消散。
就像是一生都在追逐某样东西,得到了,反而失去了目标。
当然啦,这可能是我这种俗人的想法。
其实想到《肖申克的救赎》,我自己感觉挺意外呢,我并不是觉得这两部电影之间有什么相像之处。
安迪认为妻子的死亡有他的问题,他是有罪的,但是十几二十年的监禁生活已经足矣抵消他的罪责,他在监狱里的犯罪,修建图书馆、帮助狱友获得高中文凭等,也足矣赎罪。
他的逃离没有任何负担。
可能是因为两个人都是被困住的人,但是选择完全不一样吧。
对于程兵队长,是钦佩,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程兵,很开心有这样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对于安迪,也是佩服,自己也不可能是安迪,学识能力都不够。
看完结局,我会希望程兵队长结局之后的生活,可以像安迪一样,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