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是基因?
答:基因就是片段化的DNA。DNA叫做脱氧核糖核酸是双螺旋结构,是我们人类遗传物质的载体。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不同,其实就是DNA序列的不同所导致的。因为是有四种碱基组成的,分别是A,T,C,G。基因检测,说白了就是检测基因的ATCG是怎么排列的。
问:基因的数量?
答:人类的基因一共有2万多种。但绝大部分基因的实际意义目前还并不明确。在2万多个基因当中,有600多个是跟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的。有100多种适合药物的疗效相关的。其中。20种左右适合靶向药物的疗效相关的。
问:检测的基因数量越多越好吗?
答:并不是这样,关键是看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只想看靶向药物的效果,那检测20个基因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想看所有癌症类型,所有意义明确的药物当中有哪些可能敏感。那检测100多个基因就足够了,100多个基因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因为这100多个基因已经涵盖了所有的癌症类型所有的意义明确的药物位点,包括靶向药、化疗药、免疫治疗药。如果比较重视免疫治疗,想尽可能的预测全,那是一定要检测600多个基因的。因为只有600多个基因才能够检测TMB,也叫肿瘤突变负荷,以及免疫治疗超进展MDM2和MDM4,和一些免疫治疗正相关的基因位点POLE和POLD1。
问: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热点突变有什么区别?
答:全基因组是指把人类的2万多个基因全部检测了,这种情况下因为要求检测基因的覆盖率高,所以测序的深度相对比较差,如果用于疗效预测的体细胞突变检测,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并不推荐。所以市面上看到的全基因检测用于预测药物的疗效或者比较大的panel预测,其实都是噱头,从临床意义来讲经不起推敲。因为测序的时候,覆盖越广,深度肯定就相对差。而预测药物疗效,要求的是准确。600多个基因的全外检测是最理想的。
基因的区域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其中外显子的意义更明确,顾名思义,外显就是和细胞的功能,生物的状态直接相关的。而内含子的具体意义相对来讲研究的并不特别明确。从药物疗效预测的目的来讲,检测全外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全外也只是因为检测TMB需要全外),没有必要检测全基因组。
热点突变和全外区别在于,热点检测的是意义明确的,已知和药物疗效相关的位点。而全外是包括了热点突变和非热点突变。非热点突变也就是意义尚不明确的突变。但是为什么600多个基因又要检测全外,不是浪费吗?这是因为如果要检测肿瘤突变负荷,也就是TMB,是一定要检测全外的。这是技术要求。
问:什么是体系突变和胚系突变?
答:体系突变是后天发生的突变,是少部分的细胞才具有的,因此检测体系突变的时候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因为只有少数细胞才会发生体系突变。而和药物疗效相关的,一般都是体系突变。所以说药物疗效的预测一般都是体系突变相关。
胚系突变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生殖细胞的时候就已经携带的突变,它存在于所有类型的所有的细胞当中。因此检测会更容易。测序深度要求相对比较低。遗传风险讲的都是胚系突变。
问:野生,突变,变异频率是什么意思?
答:野生型,指的是检测这个基因的时候没有发生突变就叫野生型。
突变型,指的是 检测的时候这个基因发生了突变,所以就叫突变型。
变异频率指的是,发生这个突变的基因在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是发生突变的细胞在所有细胞中占的比例。数值越大,说明这种基因突变的细胞数量越多。
问:突变,插入,缺失,扩增,融合,拷贝数变异是什么意思?
答: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的碱基,就是之前讲到的ATCG发生变化,可以分为点突变,插入,缺失,很容易从字面理解。
拷贝数变异指的是基因的DNA复制时有没有异常,如果变多了,就是扩增了。
融合指的是另外一种基因变异,不同于点突变,插入和缺失,是发生了融合。从字面理解即可。
问:基因变异就是基因突变吗?
答:基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融合、基因拷贝数异常(增多就是基因扩增)等。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
问:为什么要检测基因?
答:通过检测基因,明确每个人的基因个体差异,为每一个患者本人找到最适合他本人的治疗药物,从而避免反复试药、避免对无效、甚至有害的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期。
问:为什么基因可以预测药物疗效?
答: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导致同一种药,有的人有效,有的人却无效。这种差异的本质原因是基因差异。就靶向药而言,靶向药被研发的原理,就是特定靶向杀伤某种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所以,如果没有携带特定的突变,也就是没有特定的靶点,靶向药是不可能有效的。免疫治疗药是近年来发展快速的药物,特定基因型的患者对免疫治疗会更有效,例如PDL1高表达、微卫星不稳定、高TMB等。从基因检测的循证证据来看,靶向药和免疫治疗药的循证级别最高,意义是更明确的,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基因,证据等级相对差一些,主要是预测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避免化疗引起的严重毒副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