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711天分享(2020.7.22)
从大的方面来说,父母不应该把生活压力放在孩子身上。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呈现出一个饱满的生命状态,不让让孩子做出任何牺牲,我就可以好好的活着。这种姿态本身就向孩子说明父母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
如果父母总是以一种牺牲的态度,跟孩子打交道,牺牲的背后是一种交易——我希望要求孩子以一种不成长的方式来陪伴我。
另外,父亲的角色不可缺失,父亲应该成为家庭关系稳定的支柱,不使家庭的三角关系出现倾斜,使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过近,过进的母子关系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无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 养育健康孩子的妈妈,应该是“粗心”而阳光
女性的“无微不至”,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是母亲和孩子关系中矛盾的发源地。母亲跟孩子关系过近,会导致孩子成长变慢甚至不能。
养孩子的过程,是母亲逐渐退出或者是将孩子逐步推出去的过程;当然,如果父亲能在母亲和孩子之间“插一脚”,拽一把那就更好了。
有人总结说,不愿撒手的妈妈+置身事外的爸爸=100%问题孩子。因此,妈妈不要以陪伴孩子为借口,放下自己的一切,专注于陪伴孩子,孩子要么有窒息感,要么高度依赖感。我们该做的,活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饱满的生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