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天天用你的产品 却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天天用你的产品 却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作者: 茜茜的绿围巾 | 来源:发表于2016-07-05 18:44 被阅读9次

原创2016-05-03李靖 李叫兽

几亿人每天都在用中国移动的产品,但好像不论中国移动怎么包装,大家都不关心它;

月流水几千万的一家淘宝店,它的大部分用户也从来不关心店主是男是女,甚至都不记得这家店的名字;绝大部分人每天都在用百度等搜索引擎,但好像也仅仅是“使用”而已,对它并没有什么“感觉”。这是因为在这些用户的眼里,你的产品仅仅是一个工具——就像水、电和煤气一样,大家都在用,也确实离不开,但就是丝毫不关心。这个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产品,仅仅有“产品忠诚”,而没有“品牌忠诚”。用户的持续使用,仅仅是因为切换产品不习惯或替代选择少,而不是因为对你品牌的认同。然而,有的品牌却不是这样。比如即使从来不用苹果产品的一些人,也会经常关注苹果的新闻、发布会甚至它的广告。

那么怎么解决呢?如何让你的产品在用户眼中不仅仅是个工具,而是拉近品牌心理距离,进而获得品牌忠诚?

如果把产品和品牌分开,那么:用户持续使用你的产品本身,是因为你的产品本身为他提供了价值(比如百度提供了便利搜索的价值,所以即使品牌有问题,大家还是继续用)。用户没有关心你的品牌,是因为你的品牌并没有给他们提供价值。

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国移动的普通用户来说,它的产品本身的确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价值(比如让我随时随地可以上网),但是其品牌却没有给我提供价值(比如我并没有在看到中国移动几个字的时候产生自信的感觉)。也就是说,中国移动给我提供的,仅仅是产品的有形价值,而不是品牌带来的无形价值。而如果没有提供更多的“无形价值”,打再多的广告、请再多的代言人,也往往无济于事。

所以,让用户不再单纯拿你的产品当工具,拉近品牌心理距离,做法非常简单:让你的品牌本身和产品一样,能够给用户提供某种额外价值。

那么“额外价值”有哪些呢?品牌可以通过帮消费者哪些忙,而让消费者关心品牌?

提供购买动机

帮用户简化决策

帮用户塑造社会形象

帮用户强化自我认知

帮用户增加正面情感

帮用户减少负面情感

1、提供购买动机

提供购买动机”是品牌为用户提供的重要价值之一。而当品牌没有提供购买动机,或者提供的购买动机和用户使用产品的真实动机不一致的时候,用户就不再关心该品牌。

比如,我使用“360手机助手”,是因为它可以很方便地帮我下载应用、管理手机,从而节约我的时间。而360品牌宣传的是“安全第一”,意味着用360手机助手是因为它能保护安全——这跟我实际使用产品的动机根本不一致,就会导致我逐渐疏远这个品牌,逐渐不再关心这个品牌,即使我仍然在持续使用这个产品。而优秀的品牌往往能够精准匹配用户的购买动机,帮助用户想起“我为什么要买这个产品”,从而拉近用户与品牌的心理距离。

比如香飘飘奶茶以前暗含的动机是“冬季暖饮”,后来暖冬越来越多,冬天保暖也越来越好,这个购买动机有所下降。然后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变忙,出现了另一个动机——“轻度劳累解乏”。 所以后来香飘飘主打“小困小饿,喝点香飘飘”,成功激活市场。

2、帮助用户简化决策

如果品牌具备了帮助用户简化决策的作用,就相当于提供了“产品使用”以外的价值,用户就会在购买、使用产品以外,开始关心这个品牌。比如买电子产品,只要看到小米的品牌,就意味着一定是高性价比,就不用再仔细思考它到底是不是暴利商品了

3、帮助用户塑造社会形象

产品品牌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无声的自我介绍”,帮助他们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是谁。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维持的社会形象,如果你的品牌能够帮助用户完成这个任务,就相当于提供了产品使用以外的“品牌价值”,就会拉近品牌与用户的距离。

一般来说,帮用户塑造社会形象有两种手段:“帮他们表达自我”和“帮他们隐藏自我”。

(1)帮他们表达自我

用户想向社会和他人证明真实的自我,你的品牌要帮助他们表达这一点。

比如我送孩子去本地最贵的幼儿园,证明我是一个爱孩子的妈妈。

(2)帮助用户隐藏自我

品牌有时候可以帮助用户隐藏真实的自我,从而提高他们的形象。

比如电饭煲刚进入日本的时候,主打便利,推广效果很不好。原来是家庭主妇认为,为了便利性而选择电饭煲,这是偷懒的表现,自己形象不好。后来电饭煲改变了说服方向,主打“烹饪最好的米饭”,帮助用户隐藏了这个动机,结果大获成功(即使她们真实的动机是便利性)。

再比如奔驰宝马等高级轿车,经常主打性能(即使同等价位下的性能肯定低于丰田等),也是帮用户隐藏自我——即使人们为了彰显地位而购买BMW,但是也不想表现出这一点,他们更喜欢说“我买BMW不是为了彰显地位,而是因为它的最新自动驾驶技术很牛逼。”

总之,如果你的品牌能够帮助用户表达自我或者隐藏自我,就相当于提供了产品使用价值以外的价值,就会拉近用户与品牌的心理距离。

4、帮助用户强化自我认知

用户不仅仅是想向周围人证明自己是谁,同时也想向自己证明自己是谁。之所以需要这样,是因为就像一个人无法直接知道别人的性格一样,我们同样无法直接知道自己的性格。我们需要通过行为来判断别人的性格。比如看到某人去图书馆,我们会觉得他是用功的人,同样,我们也需要通过行为来判断自己的性格。比我自己去图书馆,自己的潜意识也会觉得我原来是一个用功的人。而如果品牌能够帮助用户“认识到自己是谁”,就会拉近用户和品牌的心理距离,而不仅仅是把产品当工具。

5、帮助用户增加正面情感

这里一定注意“提高品牌情感”,不是在增加自己的情感,而是帮助用户增加情感。比如我记得高中的时候,一度面临各种艰难的挑战,当时Adidas不断宣称的“没有不可能”,曾经给我一些内心的力量,增加了正面情感。也就是说:即使我没有消费这个品牌的产品,但是我通过观看它的广告,也相当于在消费这个品牌,获得了它带给我的价值(自我效能感),即使这是免费的。

6、帮助用户减少负面情感

寻找用户在使用你产品时的负面情感,然后想想你的品牌如何帮用户消除这种负面情感。

比如“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太坏”,帮助很多父母减少了对孩子将来变坏的潜在恐惧感(虽然理智一想就知道,学钢琴对这个帮助可能并不大),从而拉近用户与品牌的心理距离——如果说他们的产品提供了“学钢琴”服务,那么他们的品牌实际上就提供了“减少对孩子变坏的恐惧感”服务。

结 语

“产品忠诚”和“品牌忠诚”是两回事,仅仅通过“重复购买率”,并不能测量品牌忠诚。

产品忠诚,是指用户纯粹因为被动原因而持续使用你的产品(替代品太少、迁移成本太高、使用新品牌风险太大等原因),比如因为我的整个账号体系都在这个公司里,所以它的下一款产品我不得不买。

而品牌忠诚则,是指用户因为主动的心理原因而不断使用你的产品,比如我认可、相信这个品牌,它的下一款产品我一定优先购买。如果你想让产品不被用户当做持续使用的工具,并进一步拉近跟用户的心理距离,就必须要有“品牌忠诚”,而它的关键就是:让品牌本身也能像产品一样,给用户提供价值。

(注:绿围巾女孩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天天用你的产品 却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nh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