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子夜吴歌——李白

子夜吴歌——李白

作者: 赤松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22:18 被阅读46次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诗解

⑴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⑵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⑶吹不尽:吹不散。

⑷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⑸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⑹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结束。

译文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

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

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平息边境战争,

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诗韵

这首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

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

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也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全诗从正面写到思情,有不尽之情。

相关文章

  • 子夜吴歌

    子夜吴歌 (唐)李白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

  • 纤纤素手,深深思情——《子夜吴歌冬歌》赏析

    《子夜吴歌冬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被选入金唐诗第165卷,第30首。 子夜吴歌冬歌 【唐】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

  • 唐诗三百首·诗词精选

    李白: 《子夜吴歌四首·秋歌》 《三五七言》李白 《天末怀李白》 杜甫

  • 读唐诗,品人生

    ——读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子夜吴歌·夏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 《子夜吴歌》——李白

  • 子夜吴歌——李白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

  • 有趣的彩虹花晨读课--《子夜吴歌.冬歌》

    我们今天的彩虹花晨读内容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冬歌》,是李白的《子夜吴歌四首》其一,主要写了在寒冷的冬天,戍...

  • 诗词扩写

    子夜吴歌·夏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

  • 子夜吴歌·冬歌

    今天是我们班参与彩虹花晨读的第22次课程。今日主题是《子夜吴歌:冬歌》。 子夜吴歌:冬歌 [唐]李白 明朝驿使发,...

  • 诗歌分享69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夜吴歌——李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ol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