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思心舞
一、写作之外的东西对写作的影响(引导)
这部分主要是增进视野、突破语言这种单纯的表现形式的局限,吸取更广阔世界的信息,从而反过来促进语言的生成。
1.语言作为信息载体的多种形式
“语言之外的语言”,前一个语言是狭义的,有文字、发音、相对明确的意思,能够和其他种类的语言进行区分......等等。后一个语言相当于沟通中提到的“非语言信息”,比如某个目光、某个神情,是广义的语言,就是能够传递信息的形式或者载体。
心理咨询中的“意象对话”,就是这种广义意义上的语言的对话。意象就是不用真正看见,只要提及某个词、某句话,就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相关的影像和图景,也就是内视觉形成的“意象”,这个“意象”或者“画面”在词汇、语句之外,展开了更丰富的信息,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之外的语言”。
让语言自由流淌,同时,又可以节制语言的使用,为语言之外的语言提供想象空间,或者互相补充、整合,完成表达。
2.语言的高度<=思想的高度
一个人的语言所能达到的高度,小于思想所到达的高度,要打破“信息茧房”(习惯性的选择信息),扩展阅读,才能不断提升思想的高度,带动写作的提升。
用弗洛伊德的话来概括健康积极的生活就是“去工作,去爱”,在工作和生活中专注投入、体会到其中的愉悦和动力,提升心智成长水平,实现扩展性的、向上攀登式的自我成长。
直接的生活体验、阅读及欣赏其他形式艺术相结合,可以让自我成长得到更丰富的滋养。书写性表达的发展可以从中受益,又进一步促进成长。
3.功夫在诗外
为了获得上述的扩展性成长,我们可以寻求更多的方法和途径,比如,设立“突破时间”去尝试接触新的领域,接受和尝试他人的”安利“、扩展人际网络、读书、尝试不同的艺术载体方式、有意识地避免使用信息媒体时“大数据"的推荐(个人认为这个不绝对,只要自己有判断力,可以选择性接受,上面的“安利”也是一样)。
总之,利用“书写”以外的事物,促进写作本身,“重要的是通过我们自身的意识、潜意识来更好地运用语言,作为表达自身的途径。”
二、作业:舞蹈《永不消逝的电波》之渔光曲片段
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使用123法写下内心浮现或流淌出来的文字。
这是《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里一段女子群舞:伴随悠扬的《渔光曲》,几排身着素色旗袍、摇曳着曼妙身姿的女子一人一张小矮凳,时而踏着它晾晒衣物、时而坐着看护门口的烧饭炉子、时而起身踱步、环顾四周;她们个个轻握蒲扇,时而给自己摇风,时而扇向炉火,时而用它轻掩侧面……看背景,应该是午间的上海老街弄堂,男人们出门工作,留在家里的女人们忙着日常的家务......虽然是白天,光线并不敞亮,似乎是幽深窄巷的光景。远景里有卖花少女走过,那不同于少妇的装扮又添一道灵动活泼的风景......
这是一个表现具有日常生活气息的场景,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优雅、幅度克制,呈现出举重若轻的轻盈、润物无声的静谧,这种克制,很好地还原了当时的上海弄堂风情,也烘托了谍战片里的隐秘、不张扬。安静、优雅、唯美的画面与后边血雨腥风的剧情场面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读过小说、看过电影,没想到这部红剧还可以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得如此细腻、扣人心弦,这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看来,以后应该多多观赏和体验这样的一个主题作品、体会以多种艺术形式表达。
三、我的延展分享
语言之外的语言,前者是狭义的语言、写作的语言,后者是广义的语言、包括更多的艺术形式,这首先是从表达形式来说做了这样的区别;其次,是指写作的语言要在语言之外去体验、去积累、去丰富和创造,才能延展和提升,无论是在感知上,还是在思想上。
如果聚焦在表达性书写、疗愈性书写来说,我更愿意吸取这一节的理念去全方位调动感官、发展觉知力,暂时不去求视野的宽广和思想的深度(尽管我也读一些跨领域、思想性的书)。当一些用口头和文字语言表达受局限的时候,身体的感受首先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正念训练的基本功。而当我们最终还是要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这些感受的时候,又可以根据各人不同的天赋,去发展多一两样艺术表达形式,建立起通感。当我们的感受能够流动,我们的表达也会更加的流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