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沿海发达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政务业务早已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国内政务信息化建设也较大幅度落后于政务业务需求,这极大的限制了各地区部门政务业务协同办理的能力。
可以看出,政务业务发展难点逐渐体现在政务流程与市民需求的紧急程度上,以及不同地区政务协同办理的滞后性与政务信息孤岛化。政务发展若想赶上业务需求,必须寻求模式的创新。
无纸化、电子化会是发展新路吗?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这给政务信息化建设也带来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推动政务电子化成为政务模式创新发展之关键。
目前,北京部分政务部门已经成功应用了区块链技术,让市民体验到政务电子化的便利之处。海淀区启动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试点。在不动产交易场景中,通过多个部门数据信息上链共享,完成办理材料、时间上的精简,快速方便的满足市民需求。
此外,“海淀通”APP的上线实现了线上信息鉴证服务。其中包括营业执照、纳税信用信息、婚姻信息等三类国家数据和身份证、户口簿等9类市级数据,都可查询。
前不久,北京互联网法院也用上了区块链技术,通过链上在线采集到640多万条证据。而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也帮助北京互联网法院完成了首例执行案件“一键立案”,与传统执行程序相比极大的缩减了程序步骤和时间,完成了政务效率的提速。
“政务上链”的优势
在数据共享方面,政务上链打破了数据孤岛、信息壁垒,实现政务信息与社会大数据间的关联。通过各部门信息系统层级内共享,架接了不同地区、部门协同办公的桥梁,让同城、异地业务都可快速办理,构建高效、互联互通的政务系统。
在数据安全方面,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数据库等技术保证了政务上链的安全,将技术多方写入、共同维护、公开账本、去中心化及不可篡改的特点都融入到了政务系统中去。
政务信息可通过链上公开受到市民监督和关注,增强政务部门的公信力、号召力,实现政务透明化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腐败的滋生。
从纸质化到电子数字化的转变,政务服务即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