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炼呢?大致就是“修身养性”吧。那么什么是修身,什么是养性呢?
修,修理、修正吧,大致是“吾一日三顾吾身”,回顾,总结,提高的意思。养,养性,是说我等凡夫俗子,多数是任由情绪自然发作的,需要稍加管控吧?此养字,是说要内敛,收敛。
总之,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说人不要任性,不用过于自我;而要跟环境,社会,周边,良性互动。举例来说,你跟一只野鸭子需要良性互动吗?当然,需要的。
我们总是太急躁。我不是在说你,我自己也很急躁。急着毕业,急着工作,急着赚钱;别人都谈对象结婚了,都有孩子了,那我也急着谈对象结婚生孩子吧!
可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跟父母交代吗为了跟别人一样吗?
不是。某想现在的体会是,这样,生命才是完整的。你自己结婚,有了孩子,养育孩子,你的生命,才是完整的。
当然,当然,每个人年轻的时候,并不理解什么是爱情,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很正常。
人是很情绪化的,人更多是感性的。人需要某些东西来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非物质需求。具体而言,人是需要某种帮助的,人,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思念,就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或在绝大多数时间、地点、场景保持清晰。
需要一个宗教吗?是的。其实是需要一个解释郁结的体系。
某以为,有一个宗教好过完全的什么都不信,有信仰好过完全的什么都不信;这个是某个人的立场、观点。一个人什么都不相信,那个问题就大了;一个人总要信一点什么,才好。比如,你有点信佛,但不是初一十五一定去庙里上香,不算信教了,你不过是按照佛的要求,多做善事,与人为善,助人为乐,那我觉得就蛮好了。
虽然某本人并无信仰,但确实是认为,合适的或适度的宗教对人的心态,对人看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人待人接物的养成,都是有帮助的。或言,是有“用”的。
某通常都是遇山拜佛,见庙进香。信与不信,有用没用,不去考虑太多。
当然,某这样理解宗教,很可能是错误的,荒谬的。宗教,无论哪种宗教,都不会把自己定义为“有用”。当然,所有的宗教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所有的宗教都是自封闭的。
某想说的是,无论你信那个,都不要极致的对待。平和的对待,甚至平和的对待不同的门派,不同的宗教,才是合适的态度。这一点某喜欢佛教的态度,佛教有这么多“宗派”,其中有敌对的,但多数也是能和平相处的。有些地方,甚至与道、儒合并,一庙共拜。也有的庙宇,把财神、关公也一并都供上了。哈哈。
虽说有点不伦不类,但是,这么多年的历史文化大融合,总要给她一席之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