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
教师资格证怎么考?容易吗?

教师资格证怎么考?容易吗?

作者: 阿扎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17:35 被阅读1次

    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对来说,总体来说看个人准备情况吧

    2018年教师资格改革无形之中是有加大了报考教师资格证的难度,因为随着科目的增加,考试的难度也在逐年增加。除了考试科目的增加,那些你不知道的新规定还有教师资格证目前也是需要注册的了。如果拿到教师资格证从事教育工作就必须5年一注册,否则则会被注销教师资格,又需要重新考试拿证。

    根据教师网的数据统计,笔试通过率在30%以上,面试通过率在70%以上。也就是说,教师资格证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付出就能过的考试,没必要太担心。

    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教师资格证分别为笔试和面试两次考试

    学历条件

    报考幼师: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部分地区应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

    报考小学: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部分地区应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

    报考初中: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部分地区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

    报考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高等师范院校或其他大学本科以上



    打卡交流群:326580002

    笔试篇

    报名时间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上半年统考笔试报名时间为1月中旬,下半年报名时间为9月初。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时间 3月9日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时间11月2日

    笔试内容


    打卡交流群:326580002

    笔试分为小学,中学,高级中学。

    小学部分只考两门:《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和高级中学考三门:《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其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你要教的学科。比如你想做数学老师,就要考《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综合素质

    1、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儿童观)、教师观

    2、教育法律法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生权利保护(幼儿保护)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

    4、文化素养:历史事件、文学文化常识、中外科技发展史、中外文学史、艺术鉴赏等

    5、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写作能力

    三道大题,29道选择题,3道材料分析题,1道作文题。

    个人建议不需要把教材全撸一遍。只要把第一章职业理念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和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背会即可,然后根据真题答案,整理一个答题模板。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中学教学3、中学生学习心理4、中学德育5、中学课程6、中学生发展心理7、中学生心理辅导8、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21道选择题、4道辨析题、4道简答题、2道材料分析题。所以还是要好好看教材,要学会总结框架,总结每章的重要知识点,好好看书,使劲背,临考前可以背下预测卷之类的。

    该科目也是每个学阶要考的,不同的是幼儿考的是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的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考的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三者间的科目二差距比较大,幼儿侧重于游戏教学,小学侧重于班级和学生管理,中学侧重于学生心里发展和德育等,记住复习要有侧重哦!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这个要具体看你想考哪个学科的,也会有选择题、案例分析、教学设计题(具体参考具体学科具体要求)。自己要多做真题,然后总结

    也就是相关专业知识的考察,需要参加该考试的有初中教师资格、高中教师资格及中职教师资格,这就需要你好好备考,毕竟专业才更可以体现你的真本事!

    考试题型


    打卡交流群:326580002

    笔试这块没什么特别技巧,就是靠背,三门学科尤其是教育教学与能力要背的东西很多。

    1.根据自己报考的学科和学段,将剩余时间具体化、合理化的分配到各个考试内容上。然后根据不同章节在考试中所占比重的不同进行有侧重点的分配时间

    2.根据安排好的时间规划把知识点都整合好之后,会对每个考试科目的知识点与考试比重有一个大概的掌握,现在可以选择加深理解和记忆,配合着相关习题进行巩固复习。

    3.要端正心态,扎扎实实的做好每套题目,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学会总结错误,并时刻巩固遗漏或者记错的知识点,让自己攻破每一个知识点。

    4.每天还是要有一部分时间回顾知识点,提高自己的技能。多做一些习题锻炼自己的做题状态,才能自如应对考试。



    打卡交流群:326580002

    面试篇

    报名时间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为4月,下半年面试报名时间为12月,考生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进行。

    报考时间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时间5月18-19日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2020年1月4日-5日

    面试流程

    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分为6步,分别是抽题→备课→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或演示→答辩→评分。

    一.抽题(考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

    二.备课(考生持试题清单、备课纸)

    三.回答规定问题(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

    四.试讲和演示(考生按准备的教案)

    五.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

    六.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

    打卡交流群:326580002

    笔试过后留给考生的复习时间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就需要面试,下面整理了面试备考计划,希望你帮助你面试顺利过关!

    教师资格证面试主要分为了结构化面试、试讲和答辩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考生一环都不能松懈才行。

    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的主要就是有一定的答题技巧

    进入考场后考官在电脑随机抽取两道结构化题目,五分钟进行回答,要先明白题目,找准思路,分清条理,一般的答题思路就是:第一先解释、表态,有些题目的观点需要解释,答题的时候要先说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二步就是论证你的观点,可以道理论证、可以举例论证、可以正反论证等等。

    试讲环节

    需要准备教案的写作练习、教材的学习、模拟试讲的练习等

    试讲内容主要包括:导入、新授课、巩固练习、小结、作业这五个环节。导入可以是情境导入、故事导入,主要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新授课环节,授课时怎样和学生互动,怎样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这些都需要准备。巩固练习部分需要有当堂练习和课下练习的部分,当堂小结,可以是教师自己总结,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总结,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家庭作业不要忘,要结合当堂知识给学生留作业。

    把握这堂课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互动性和掌控性。自信,并且对讲课的时间有一个恰到好处的把握。让整堂课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就是成功了。其次就是互动性,在讲课过程中要针对性的与学生互动,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板书的书写,讲到一个环节就写在黑板上,一边讲一边写,讲完之后,黑板上的框架就是整堂课的框架。

    答辩环节

    主要是对所讲课程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熟练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这个环节就是考官根据你的试讲进行提问,一般都是拓展问答或细节问答,其实我认为面试考的不是你对这个考题的掌握,而是你是不适合做老师,能不能清晰的表达,能不能有对课堂的掌握。




    打卡交流群:326580002

    心得篇

    1.找到自己的复习方法

    合理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做好复习的计划,分段、分部分进行复习,切忌过于集中复习,良好的调整复习的时间段和内容;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多次的阅读材料,将现有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回忆课上教师授课的知识点,加大新旧知识的链接,加深印象;

    教育心理学的出题越来越灵活多样,不少案例都非常新颖、接地气。眨眼就要求考生必须能够在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点进行答题。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一般来说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不少理论是建立在严谨的实验基础之上的。

    3.构建知识体系

    在把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已经熟记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利用思维导图打破原来的内容结构,把课本内容重新组织一遍,理清逻辑关系。这样再遇到考题的时候就知道考察哪一部分内容,知道相关的知识点都有哪些。

    4.提高效率,掌握重点

    运用多种感官,除了单纯的看知识点,也可以编写变记忆,可以反复的阅读等。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除了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之外还需要考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实际上在你把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看完一两遍之后,你会发现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中,各个知识点在历年真题当中的出现频次是不一样的。有的知识点是常客,有的知识点则是冷不丁地出一次。押题老师之所以能够压中很多知识点就在于他们对历年真题研究得十分透彻。

    考生自己一个人备考很容易走偏,自己瞎搞,不知道每个阶段的重点,法条有没有修改,哪个老师更好一些之类的,所以建议抱团学习,可以多关注些老师微博或订阅号,最好加群和其他人一起学习,分享资料。来看这里点击:教师交流群 和里面的考生一起打卡交流学习,获得学习资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怎么考?容易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ur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