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都是理想主义者拍摄的,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执着的念头,想着法把它呈现出来。倒不是说他们想呈现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简单幼稚的世界,而是说,他们固执地认为,他们心中的那种结构性的世界是存在的,这样的认识的深刻而真实的。
《城中之城》前面的用了很多篇幅描述赵辉和苗彻的同学情谊加君子之交,赵辉和吴显龙的发小之交家兄弟情义。只是为了凸显,这些其实是假象,最终不是败于价值的背道而驰,就是溃败于利益的非你即我。作者的理想主义认识在于灰色而低沉,利益是这个社会至高无上的法则,他对这个认识是因为感觉已经很深刻了,从而更深的失望。
作者的理想主义另外一个方向是对于价值观的认识过于纯粹或者单一。苗彻和赵辉这样的可以倾其所有为他孩子治病的同事、同窗、好友,怎么可能负责对他的审计而不回避?作为价值之交兼同学之情,怎么可能闻风而动并锲而不舍找内心也侥幸并不存在的线索。当然,如果这样纯粹的人设,是作者们的一种基于商业设计的考量,那为了冲突么,为了必须的戏剧效果么,那无话可说,就像时间和乳沟,如果因为刚需而挤挤,总还是有的。
这个片子最终呈现的正义感和邪不压正显得缺乏一点说服力,正义的人似乎没有一点道德和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这是不可思议的。大概作者们希望这个社会有这样的人存在,明明知道一厢情愿,也就这样任性的写了。
看看评论就知道了,大多数观众不但不买账,还很糊涂地把正义和规矩混淆成了忘恩负义。可见在酱缸一样的底层人民的价值观里,你要注入你认为的清水,还希望这样的清水能清澈透明的存在,是多么的可笑。
最近有人又提出这个话题,文艺是为什么服务的?
是该想想这个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