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最新微信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里面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小A的故事:妈妈给小A很多的爱,为了小A甚至不要二胎,等小A长大后与丈夫和平离婚。但是,小A并没有成长为妈妈期待的幸福模样,甚至结婚后也被老公扫地出门。因为小A在婚姻中是一个不愿意长大的人,总想着让老公宠着她。
只是短短的文字,很难说清小A的妈妈是怎么样给小A爱的,会不会很宠溺?但是确定的一点是小A妈妈为了小A,做了一个虚假的人,没有让小A看到真实的妈妈的样子。
一个是电影《孤味》中一个妈妈在爸爸离家出走后忍辱负重担负一家人的生活负担,养育了三个女儿的故事。
同样的家庭下,三个女儿成长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也有了不同的人生际遇。老大,叛逆,不接受妈妈的爱。老二,成为了忍辱负重的妈妈翻版。老三,成为了一个温和独立的人,甚至还会偷偷去看望爸爸。
当爸爸去世后,三个女儿都回家奔丧。妈妈很愤怒女儿们对这个没良心的父亲还能这样做。
这个故事中,讲了很多有关妈妈的情节,妈妈似乎是伟大而完美的,对于爸爸只是一带而过。爸爸是个不负责任的单纯形象,但是三个女儿都愿意参加爸爸的葬礼,对于妈妈的感受却是各有不同。最后妈妈坦诚了自己的一个大的错误,才发现妈妈其实也是有不完美的一面,但是以前没有在孩子们面前展现。
两个故事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我觉得是:完美的家长和孩子未来生活会不会完美没有必然关联。完美的家长可能替孩子挡了太多风雨,没有让孩子体验真实的生活。真实不完美的家长,会让生活的真实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和幸福。
文章最后的点题结论是,真实而不完美的父母,才是孩子的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爸爸懒惰,孩子慢慢学会了自己做饭,妈妈情绪失控,孩子学会了不触犯妈妈底线。真实而不完美的成长环境,也许孩子一开始会感到痛苦,但是孩子会发展出自己的生活模式,减轻自己的痛苦。而这,便是一个孩子的成长。
文章建议,不要做虚假完美的家长,而要做真实自己,让孩子体验到你的局限和无力,当孩子学会接纳真实而不完美的父母,他也会开始学着接纳真实而不完美的人生。
如果为了孩子而去改变自己,不要刻意苛求自己做到完美,做一个轻松、真实的自己。
想到现在的我们,改变的初衷是改变孩子。具体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
1.在学习过程中明白了要通过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过渡到——
2.改变了自己,也不一定改变的了孩子,即使孩子改变了,也不一定会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去改变,过渡到——
3.不是改变自己,而是通过学习发现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然后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允许孩子按照他的本性做自己。
今天这篇文章,更是让我理解了第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即使父母做到完美,也不代表可以让孩子未来完美。所以,要知道自己是最重要的,爱自己,然后爱家人。做好自己,接纳真实的孩子。
所谓,尽人事,听天命。202103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