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02-04 第十七课

2021-02-04 第十七课

作者: 景明sunny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21:07 被阅读0次

    处理“不安全感”

    了解别人是聪明,了解自己才是大智慧。

    在之前看电影的时候,是否有些画面让你感觉到焦虑不安?或是有些画面让你感觉需要保持安全距离?或是担心惹上麻烦?或者自己迫于压力,不得不去做一些事情?或是感受到对方的冷漠或怪癖?或是感受到对方的轻蔑,缺乏让人信赖的温暖?过多的让自己去担责任?去隔绝同其他人的来往?感受到不公正、被歧视、充满敌意的气氛等等

    这些画面会让自己产生不安全感

    弗洛伊德曾假定:当个体所接到的刺激超过本身掌控的和释放的能量界限时,个体就会产生一种创伤感、危险感,伴随着这种创伤感危险感出现的体验就是焦虑。

    社会文化分析的代表霍尼,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提出了基本焦虑的概念。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而这两种需要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的这两种需要的时候,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

    电影中看到的那些信息,都会让孩子在幼年期对父母产生一种敌意。但由于儿童自身的渺小和无助,儿童又必须依赖父母,因而必须压抑对父母的敌意。这种压抑的直接结果导致儿童把敌意投向整个世界和整个社会。使儿童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危险。这就导致了不安全感的产生。

    不安全感产生后的三种模式特征:1、亲近人。2、对抗人。3、回避人。

    1、亲近人。亲近人的小孩能够愿意正视自己的无助状态,虽然他也自我疏远,心有恐惧,但还是想争取他人的温情和依附他人。只有这样,他才感到与他人一切是安全的。

    2、对抗人。对抗人的小孩正视周围的敌意,于是有意无意的决定反抗。他盲目的怀疑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他要成为强者,击败别人,不单是为了自卫,还是为了报复。

    3、回避人。回避人的小孩既不想归属,也不想反抗。而是保持距离。他觉得与别人的共同点太少了。别人也不理解他。

    通过了解这三种倾向是不是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

    事实上,这三种倾向会有一种占主导。都会在人的人格中出现。比如说,一个亲近人的人会在特定的时候展现出控制和强势。只不过会以一种更间接的方式表达。但总的来说,三种态度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应该均衡发展。一个人既要能屈从于人,也要能盛世凌人,还要能规避他人、保持距离。三者相互补充、和谐统一。

    分析一下你现在的安全模式?你的安全模式对你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哪些方面是需要你去突破和调试的?特别是对于有时候想报复别人的想法你搞明白是为什么了吗?对于担心给别人添麻烦搞明白了吗?对于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清晰了吗?等等。这些现象都与一个人的安全模式有关。看清了自己的安全模式就穿越了安全感。也知道了提升自己的方向了。

    我的主导安全模式是回避式。与人交流时总感觉隔着一层玻璃。但内心又是渴望与人亲近沟通的,所以当他人友善又会过度的表达自己,期望得到他人理解。表达完又会后悔,感觉不该太过亲近。所以在和人沟通时各种纠结矛盾,耗费太多心理能量。自己比较欠缺“对抗”,即便个人利益被侵犯也不敢争取。

    针对自己的安全模式特征,我应该做的调整是,一是大胆和人沟通。不要想太多,多走到人群里,体会在人群中的感受,调试自己的状态。二是争取自己的利益。试着“对抗”,不用担心自己对抗过度。三是杜绝讨好,察觉自己的讨好模式。让自己强势起来。四是多做父母链接,让自己有力量,不害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2-04 第十七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zv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