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原谅比他的道歉信还滥!
2018-05-06 一号编委 编委汇
他道歉了,无甚创新,走的苦情戏路线。
这招特别好使,很容易摆平那些极具道德感的同志。
他们以宽厚得像猪大肠一样的情怀在朋友圈飙味道:你看,人家也不容易啊,谁不犯点错误呢?
中国有些事就是这样,坏就坏在了这些猪大肠身上。
没错,谁都可以犯错误,但要看是谁犯的错误。
北京大学,一个以文科著称的中国最好的学府,其校长念出“鸿浩志”,可原谅吗?
一个校长,在那么隆重的场合,自己并不确证的字,随便就安了一个读音给它,这样鲁莽的粗鲁行为可原谅吗?为什么那么想当然?这是在传递一种怎样的治学态度?
好,即使是这样,我们原谅,你是校长嘛,但我们来看看这封致歉信传递出了怎样的价值观。
首先,他用大篇幅讲述了他的学习史,认为文字功底不好是历史造成的,所以出现这个问题太正常了。正常吗?任何一个普通的职场人都很清楚,自己在哪块有短板都会拼命去补、去充电,就担心自己跟不上节奏,出了纰漏。
可是很遗憾,我们的林先生没有,他始终知道,他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但他始终没有想过去弥补它,然后讲述了自己为什么文字功底不好的历史,并告诉大家,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我。
是的,太真实了。一个不认识字却能随便安上一个音的人,把这个称为“文字功底”!这是最浅显的识字、认字好不好,这不能叫文字功底好不好?
只要你把演讲稿中拿不准的字都去翻翻新华字典,你就能够得到提高。可你却把懒于进取,全部归结为历史,归结为你的成长,归结为你要做一个“真实的我”。岂不笑死人?
就好比我儿子经常写错字,自己不去努力进步,出了错反倒告诉我因为他自己还没上多少年学,所以这才是真实的我。不觉得连孩子都不可能说出这样弱智的理由吗?
其次,林先生的道歉信中还有这样一部分表述——
“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
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我不知道他的学子们读完是什么感受,我读完已经觉得这个人基本可以退下来养养花溜溜鸟了。
一是他对自己无比宽容,字里行间能看得出来,自己亲自写了挂着自己名字的书对他来说就已经很好了;
二是对自己的努力既无文化自信,也无精神自信,更无秘书自信。其言外之意是说,请大家给我留好空间,类似的错误我还会犯,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那么请问,把一个对自己都没信心的校长挂在北大,等候随时给北大出丑,是因为我大中国真的无人可用?还是因为北大并不在意再有类似的笑话出现?
三是倚老卖老。“我这个年纪的人……”,这是什么逻辑,比你那个年纪还要老的人可不都是你那样,马克思60多岁开学英语,不一样很溜?
我只看到了拿年纪当坏事的挡箭牌,怎么没见拿年纪说:对不起,我不能再升职了,我这个年纪的人……
年纪永远不是问题,如果觉得自己老了,失去了学习能力,同时也配不上那个职位,退下来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是的,人人都会犯错误,但之所以人们愿意努力,就是因为通过努力是可以避免掉很多错误的。
就像一位朋友讲的,如果林先生真有直面现实和未来的勇气的话,应该承认这么重要的发言自己没有认真准备,以及一直没有给自己的基础教育补课。
信息的闭塞、物质的匮乏确实是当时的现实,需要直面、行动和改变,而不是拿他当借口,成为现在犯错的理由。
如果林先生的逻辑成立,那就意味着那个年代过来的所有人,都可以把犯错误当饭吃了,而事实上并不是。
以上,其实已经毫无风骨可言了,丝毫没有知识分子的担当、果敢和坚毅。但是,这还不是极致,让我彻底感到林先生非常low的,是他致歉信最后这段话——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请问林先生,质疑真的不能创造价值吗?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请问科学如何进步?人类如何向前?不正是一次次焦虑和质疑才推动了社会向前、科技发展吗?没有质疑哪来的牛顿?没有质疑哪来的爱因斯坦……
这样一个比鸿鹄之志更普及的基本认知,林校长如何就又断了这根弦呢?质疑精神怎么就阻碍了迈向未来的脚步?
“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这样的鸡汤出现在你自己都认为“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请问,你自己的坚定信心呢?你直面未来的行动呢?
林先生教导大家不要忽视他致词传递出的思想,“不要质疑不要焦虑”就是你希望大家理解的宝贵思想?每个北大学子三点一线傻活着就是面向未来了吗?这样公开鼓励教师、学生扼杀质疑精神,不要批判的思想,是不是已经踏破教育底线了呢?
100多年前,马克思在与他女儿的对话中,有这样一句问答。女儿问,你的座右铭是什么?马克思写了一句拉丁文,中文译为“怀疑/质疑一切”。
马克思100多年前都要质疑一切,马克思的信徒林先生却把质疑精神彻底摈弃,这恐怕比念错几个字恐怖太多了!
可是,就是这样的道歉信,却颇让一部分人深受感动并原谅。
北大的校长太好当了。
我想了一下,我儿子也可以的,因为他的作文真的全都是他自己写的,遇见不会的他真的去查字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