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無房丨房产巨婴

無房丨房产巨婴

作者: 無房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1:17 被阅读0次

    10月29日,新华社发表《摒弃房价“复燃”的幻想,沉下心来做一些实事》的文章,告诫炒房人认清大势

    住建部也喊话楼市调控,坚持“房住不炒”,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决不允许房产调控半途而废。

    并且,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土地流拍事件频繁上演,精装房维权频频发生......

    坐享多年“楼市红利”房企们的“拐点”真的来了吗?

    那个曾经一本万利、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吗?


    这一切,显然不是一句“政策调控”能解释的。

    1


    10月12日,在成都的绿地新里城的售楼处里,刮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维权业主和开发商的情绪都异常激动,项目前台小妹被拖拽。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与此同时,成都绿地威廉公馆也爆发了大规模维权。

    成都万科理想城也身陷囫囵。

    成都的精装房业主维权,仅是全国精装房业主维权大军的一角。

    10月14日,武汉的中海光谷锦城,业主雨中维权。

    除成都、武汉外,西安、南京等地均出现多起不同规模的业主聚集维权事件。

    这些维权行为有一个共同点:精装房

    2


    在此轮全国精装房维权浪潮中,成都,显得极为突出。

    成都,作为西部唯一调控城市,从调控的那一天起就带有“魔幻”色彩。

    2016年10月,全国房价一路暴涨,成都也蓄势待发。

    谁曾想,却因出现了某楼盘“一个人买60套房”的“新闻”,惊动了中央领导,使成都被列入了16个首批重点监控的城市名单中。

    中央要求严格限价,房价不允许超过2016年10月的红线。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4月6日成都土拍,限价政策再次收紧,

    今年4月12日,成都再次升级调控,严格限价不允许超过1.6万/平米红线。

    对开发商来说,限价导致利润太薄,要么捂盘惜售,要么在精装房上打主意。

    事实上,精装房的质量问题,成都业主维权已经持续很久了,此时,只不过又到了一个爆发点。

    6月26日,因精装房问题,涉及万科、中海、龙湖、融创等约40个楼盘的几百名业主在成都市房管部门大楼外聚集维权。

    7月25日,更大规模的购房维权者队伍再次聚集在成都市房管部门大楼外。

    苦主们自称,买的房子除去公摊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开发商收取的装修费高达40多万元,但找第三方机构测算,实际装修费用仅为10万元。

    而成都市场上开发商的成品房精装标准大多在3000元/平方米,但是根据开发商公示的装修细节和样板房配置来计算,每平方米装修成本在几百至1000元左右。

    ▲“网众验房”实地检验成都绿地新里城

    可以预见,当下政策逐渐收紧,更多精装房上市将带来维权事件频发。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主任吴宇哲认为,精装住宅是未来趋势,可以减少分散装修带来的噪音、粉尘污染,也能避免随意改造对建筑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但前提是各地须完善相关政策。

    2018年3月,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出台名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成品住宅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实施细则(暂行)》的文件,对成品住宅的设计、报建、装修、销售等环节做出明确规范。

    今年6月,长沙市住建委出台《关于新建商品住宅全装修价格核算规定的通知》。

    文件显示,两地均要求精装房装修的价格须由有资质的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核算,经住建部门核定后方可预售。

    同时,装修明细必须写进合同。

    据半月谈报道,成都市已于近期开展精装房专项整治行动,对业主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

    然而,相当一部分城市目前在该领域仍然没有细致的政策可循,以致开发商以精装修变相抬价。

    即便是已出台政策的城市,此前遗留的问题房也将于近两年集中上市。

    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集中维权事件预计仍会频发。

    3

    无论政策如何调整,房企都应该从根本上去想办法解决。

    在精装房上动脑筋,损害业主利益,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各地的限价令与调控政策,看似严厉,实则不然。

    在过去的20年里,房企一直生活在政策的摇篮里。

    1998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国沿袭了约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

    要知道,当时中国的房改虽已经进行了近20年,但住宅中商品房的比例仅占30%多,60%以上是各级政府的福利房。

    此后中国房改向着货币化、市场化的方向不可逆转地高歌猛进。

     

    中国最大的财富魔方就此开启。

    第一个十年,乘着改革开放和房改政策的东风,中国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楼市满地黄金,弯腰、低头就能捡个满满当当。

    当年,中国有几万个房地产企业,没有一个倒闭的。

    这个不正常的产业现象说明地产企业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化运作,全都在赚土地增值的钱。

    很多房企,在所谓的“钻石十年”里不开发,只囤地,转手一卖,躺着就把钱赚了。

    李嘉诚的和记便是“囤地祖师爷”。

    2018年初,李嘉诚在重庆卖地200亿的消息充斥了大小财经版面。

    十年前,李嘉诚在重庆南岸区,24.5亿元买了164万平方米的地,在今年拟价200亿出售。

    过去,囤地待涨,一直是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惯例。

    直到2008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规定,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

    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政策强制企业在一定时间周期将土地用于开发,否则就会收回。一大批依靠“囤地”得以生存的企业,就是在此时被踢出了局。


    这一轮调控,成为了房地产行业的拐点。

     

    前一个十年大浪淘沙,“囤地”赚钱这条路行不通了,另一个十年“囤房”赚钱又开始了......

    在这个十年里,房企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成了万科“龙头”,绿地、中海、保利等“多强”的局面。

    随之到来的,又是一轮调控政策的收紧。

    2018年,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一时间,“房住不炒”定调了楼市,“囤房捂盘”也被彻底剔除。

    部分企业为了扛过这场“寒冬,”选择了“节制”

    而还有一些企业却逆势大扩张,高周转、高杠杆,一场豪赌之下,房地产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仿佛又回到了10年前,大潮退后谁在裸泳就很明显了。

    近来,一些不甘寂寞或被房地产商收买的御用砖家开始摇旗呐喊,鼓吹利率下调、调控放松。

    10月29日,新华社、住建部给其一个响亮的耳光。

    新华社发表《摒弃房价“复燃”的幻想,沉下心来做一些实事》的文章,告诫炒房人认清大势。

    住建部也喊话楼市调控,坚持“房住不炒”,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决不允许房产调控半途而废。

    并且,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土地流拍事件频繁上演。

    截止到9月底,住宅用地流拍数量高达951宗,同比增长37.6%。流拍土地面积合计41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1.4%,起始总额2130亿元,同比增长487.7%。

    对于房企来说,仅靠拿一块地,再转手一卖的美好时光,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事实上,房地产业给社会带来的价值,仅来源于其给人们提供的住宿,办公等室内活动的功能。

    未来,“不存地、不存房、零库存”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房企的共识。从“重资产模式”走向“轻资产模式”,这将是“活下来”的条件。


    这种“轻资产模式”,不求土地储备本身的价值贡献率,不以土地为盈利为目,只通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进行竞争。

    土地,即将脱离资本,以地产原材料的身份重生。

    4

    纵观历史,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曾经因为房地产而崛起,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也不会有国家因为刺激房地产业而富强。

    1988年之前日本,不动产可以自由买卖,不受限制。


    结果是1955~1980年25年间,全日本批发物价上涨2倍,消费物价上涨4倍,土地价格上涨32倍。


    在投机需求拉动下,东京地价在1983年~1988年五年中涨了3倍


    日本国土是美国的1/24,地价总值却是美国的2倍,居80年代末世界各国地价总值之首。


    土地上涨使日本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1988年,自民党公开反省,“我们自民党在战后的经济恢复和起飞方面是成功的,可是在土地政策方面是失败的。我们土地政策的错误,就错在拿不是商品的土地当做商品来对待这一点上。

    反观德国。

    德国地方政府不直接管理个人的不动产交易,但是交易价格完全由政府掌握。


    如果买卖双方商议的价格超过一般价格政府有不承认此项交易的权利。


    不动产交易价格标准由不动产鉴定师协会每年评定一次,评定具有透明度和权威性,评估结果制成公开参考价格表和地价图向公众出售。


    这样做,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形成土地“隐形市场”的气候和土壤。


    在这种管理制度下,不但城市建设井然有序,建设用地供给也不紧张。


    所以,放任房地产市场,按照“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只会导致市场操纵,货币体系失控,社会不公,投机盛行。

    客观的讲,“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对中国的崛起功不可没。

    但是矫枉容易过正。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已经被部分中国经济学家奉为“圣经”,“看不见得手”被当成是“上帝之手”。

    这些经济学家无视该理论在现实中的缺陷,脱离了科学实际,从而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演变成了一种“宗教”。

    房地产这个“必需品”,回归居住,脱离“价值储藏”,刻不容缓。

    5

    20年,纸醉金迷,捂盘、炒房、抄底、日光盘、地王热......

    20年,风雨沧桑,政策、调控、法规、经济周期转变......

    20年,有拥有了百亿、千亿身家的“赢家”,也有破产、清算,惨淡离场的“输家”。

    显然,中国楼市又到达了一个“拐点”。

    回归“轻资产”,才是房企需要认清事实。

    过去的房企,如同巨婴一般,稍有严厉,哭喊声便惊天动地、响彻云霄。

    但是,巨婴也要有长大的那一天......


    WX:chenchenlxrn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無房丨房产巨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b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