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Adobe 设计的力量 城市路演 杭州站

Adobe 设计的力量 城市路演 杭州站

作者: 月夕成玦 | 来源:发表于2018-05-22 16:41 被阅读523次
    Adobe 设计的力量 城市路演 杭州站

    上周五有幸参加了Adobe的城市路演,他们在杭州站的联合办理单位是网易云课堂,所以演讲嘉宾除了Adobe中国区数字媒体总监之外,还邀请到了网易视觉设计专家谢劲松(在LOFTER做了五年设计,现在网易云音乐待了一年)。

    路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自然是介绍Adobe新研发的黑科技——Adobe CC 2018.1

    主要介绍了几款设计师常用的软件:

    AI:可以捕捉矢量图(eg:人)的关节节点(eg:肘关节),用户可以通过关节节点调节图片上对象的形态(eg:前臂),而后再进行精细调整(eg:改变肘关节方向后,由于姿态的改变而需要调整的手掌与前臂之间的角度,等细微的地方);

    Sansei:一个智能资源库,可以根据你的线稿(eg:有星空、女孩等元素)在Sansei的资源库中寻找与之内容(星空、女孩)相匹配的成套图片(eg:多套同一女孩的不同角度的图片 以及多张星空图片)以及字体;

    PS:一键抠图,只需要把图片(eg:一个人在画室内拍的照片)打开,点击“保留主体”,即可将人物完整抠下来,并可以通过连接Sansei对人物的角度进行调整(是用Sansei资源库中该人物的不同角度的照片进行替换,效果上看起来是三维模型的旋转,但实际上是二维图片的替换);字体的填充,结合Sansei识别出的字体,将字体填充到画面中后,不需要其他手动操作,PS可以根据画面上的内容给字体添加效果(eg:画面偏科幻,PS会给字体增加一个光的效果图层,命名为“光”,放置在字体图层下);面部五官调整,点击工具后,PS自动识别眼鼻口,同时PS界面右边会出现眼鼻口对应的调节杆与调节数值(界面参考美图秀秀),通过①改变数值②拖动调节杆③图片上对眼鼻口的拖动 这三种方法调整人物面部表情(个人看来这个功能挺鸡肋的,仿照美图,但不如美图轻便,而且在现场看了工作人员操作以后,人物的微笑是有,但是是皮笑肉不笑的感觉,旁边的摄影师说这是因为人物嘴的弧度是改变了,但是脸部肌肉没有处在笑的状态);

    Dimension:一款能讲三维模型迅速融合进二维背景的软件(可调整影子的长度等细节);

    XD:Adobe的旗舰产品,给我的印象是一款Adobe旗下的sketch,融合了sketch49的交互原型的跳转功能,也能建立symbols,但是对图片和文本的填充会比sketch便捷(eg:同一symbols,复制两个,即:需要填充的为三个symbols,在XD中选择好三个symbols里需要填充图片的三个区域,然后打开文件夹同时选取三张图片,拖入XD,图片就会按顺序分别填充好选中的三个区域;在txt文件中编辑好三段话,以“enter”键隔开,在XD中同时选中三个文本框,将txt文件拖入XD中,则三段文本会按顺序分别填充到三个文本框内);支持PSD,可从sketch导入文件;Win、Mac均支持;免费(它更偏向交互一点,竞品应该是sketch,与传闻中的「挑战PS爸爸C位」不符);

    Animate:前身就是Flash。

    「关于Sansei的使用,主讲人说需要加入Adobe Creative Cloud,我当时理解为在Cloud上有账号,但是细想,如果你需要用它的资源的话,按Adobe的调性应该是要收费的,所以他说的加入Cloud,应该是指成为会员(收费多少不知道)」

    接下来是我比较喜欢的第二部分,谢劲松对其设计理念的分享,主题是「平衡的力量」

    主讲人的主要观点是,美,其实只是基础,而设计师的工作其实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去把一个图片、界面美化或者做到最漂亮,而是去平衡。为什么说 美只是基础?因为大自然创造的东西,它只需要放在那里,本身就是美的,比如一棵叶片茂盛或者只有虬枝的树,雨后山涧的薄雾等,所以他主张设计师生活要慢一点,细细体会大自然给我们的美,才会做出更贴合人的作品。另外,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所遇之事都在追求速度,他认为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平衡迅速发展的科技与自然沉淀的人文之间的关系,平衡项目对商业价值的追求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平衡用户体验与视觉美感、视觉与视觉、内容与形式、全局与细节、公司与个人、理性与感性等之间的关系,所以总的来说,设计师做的事情,其实是更优雅地解决问题,让用户的感受更舒适。

    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贯穿式尾灯的,保时捷的隐而不显而BYD的却显而外露,一对比,BYD的灯光就显得很扎眼了,对材质的把控哪一个让人的体验更舒适高下立现(这个对比有点勉强,因为放的保时捷是效果图,而BYD是实物图,这就像卖家秀对比买家秀,但是作为「让用户体验更舒适」的例子,在对比效果上确实是合适的)。

    Adobe 设计的力量 城市路演 杭州站

    另一个例子是手脚架,他给的一张照片是国外一个房屋进行维护,房屋的外面用1:1的房屋照片把手脚架围了起来,使整个房屋看起来还是一个房屋的整体,而不是国内这样房屋外面立着一个用绿色网纱围起来的看起来破破烂烂的手脚架。

    这两个例子其实本质类似,是老板追求目标不同导致的,一个是追求感性层面的用户感受,一个是追求理性的投入产出,前者重视用户体验而后者更重视经济收益,所以前者会花代价去让用户的感受更舒适,而后者会采用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以减少开支。

    关于网易的产品,介绍了一下 考拉 和 严选 ,详细介绍的是 网易云 和 LOFTER 以及LOFTER衍生的 乐乎印品 。说了大概三个点,用上百次调整网易云黑胶唱片的旋转速度阐述了「慢工出细活」以及「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需要对细节十分苛刻」,用乐乎印品的页面被抄袭以及衍生品实木插卡台历被抄袭说明「能被人当做抄袭对象的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成功」。

    另外,他提了一下「好的设计是不应该被用户感知到的」(这看起来像是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的另一个版本),并表述了「设计感」这个词应该在什么层面上。很多人都把设计感这个词归给设计师设计出来的界面,但用户真正使用起App来,设计感还体现在App的功能与App给予的用户体验上,所以「设计感」这个词其实是产品层面的,而不是单一的界面上。

    「设计感也体现在用户体验上」这点,我自己举个栗子吧。拿浮窗来说,浮窗为什么不会像弹窗一样配个「❌」?因为浮窗本身就很小,在一个小面积上放置「进入活动」与「❌」两个点击点,用户在使用起来就容易点错,比如,本来想点击浮窗进入活动的,结果点到了叉,就直接把活动给关掉了;或者本来想点击叉,结果点到了浮窗,就直接从主页进入了活动。而且,浮窗(也就是活动入口)与「❌」是两个完全逆向的路径,点错的体验在用户心理上会造成很大的落差,所以,为了用户体验,我们见到的浮窗都没有「❌」。使体验更好的高阶一点的设计就是 这个浮窗能够像iPhone的Assitive Touch一样,是可拖动的,这样,当浮窗遮挡住用户视线的时候,用户可以将浮窗拖走而不是把页面上下挪动来读取页面的内容。这是用户体验上的设计感,但是,就用户看起来……用户应该不会看到,因为用户本身并不认为点一个浮窗会出现叉掉这个浮窗的情况(这好像又跟「好的设计不应该被用户感知到」搭上边了)。

    大概就是这些吧。在第二部分里,我的收获比较多,对于我工作中遇到的我正在思考解决方法的问题,这部分内容给出了很合适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dobe 设计的力量 城市路演 杭州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ck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