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2-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之"请求"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2-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之"请求"

作者: 又再兵荒马乱 | 来源:发表于2019-11-10 23:31 被阅读0次

    工作、生活中的日常沟通,以及其它对外事务沟通中,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常常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请求。我们需要与亲友、同事、普通熟人、服务人员、陌生人等,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根据需要提出自己请求、愿望、主张等。那如何提出请求,会更加利于请求的达成、更加利于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并促进双方的互动与连接呢。关于《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内容如下:

    1、请求的铺垫

    日常沟通中关于请求前的铺垫,常常犯的错误可能是:

    • 没有铺垫。
      我们提出请求时,如果前面没有铺垫,没有解释清楚提出请求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是直接提出请求,或者说单纯只有请求,会让人怀疑或猜测你如此请求的动机: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应你的请求会带来什么或好或坏的影响,而一般从与生俱来的安全忧患角度考虑,特别是非亲密关系间的沟通,难免会往坏的方面想。

    • 只铺垫
      如果只是描述事实和感受,而不提出需要和请求,同样让人不知道你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是想干嘛:只是单纯地发泄情绪和表达观点呢,还是有什么暗示呢,让人坐立难安。

    更好的做法是:

    描述清楚请求的原因,即事实、感受、需要,作为铺垫,然后提出请求。即首先描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或者说发生了什么,以及有什么样的感受,然后表明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最后非常自然地提出自己希望对方配合的请求。

    比如,请求父母不要再催婚,可以或认真或玩笑似地说:“爸妈,你们常询问起我的个人状况,这让我感到焦虑,平时还有工作和一些生活上的烦恼事,所以业余时间我想放松休息一下,你们能否先不要催了,或者控制一下频率,1月1次?反正平日我也会留心的,这急不来的。”

    2、提出请求而非命令

    1)、隐性的命令:
    关于提出请求时的态度问题,一般普遍理解就是提出请求时态度好一点,姿态低一点就行了,因为毕竟是求别人。而在比较熟悉的亲友关系中, 甚至连态度都没有好,认为基于情谊和彼此关系,是应该的。在工作或办事等要人配合的事情中,会认为这是对方应该做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因而在态度上、特别是被拒绝后,会有些强势或者言辞激烈,反而恶化了沟通结果。

    非暴力沟通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认知前提就是:我们提出的是请求,是个人的愿望,而不是命令。这样的基调不仅会在提出请求时的用语和语气上体现出来,更会体现在被拒绝后的反应上。被拒绝后,如果开启对对方的责难,或者说激起对方的内疚心理(如利用情感关系绑架)等,更或者当时未发作、但在后续的相处中,通过故意不满足对方的请求或者沟通时态度不好等方式而隐性报复。前述的被拒绝后出现的这些反应,都是把请求当成了命令。

    然而,对人的请求,无论自认为请求本身多么正确和应当,在沟通方式上,我们都应该明确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没有人愿意被强迫、命令着做事情,甚至即使本身想做,而对方的命令式要求,都可能导致人为了强调自我的属性反而拒绝答应请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而请求是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针对请求,对方自然有同意或拒绝的权力,而自己也没有强迫他人的权力。

    所谓的“为你好”我们真的有考虑别人目前的处境、感受、需要、认知基础和能接受的为他好的方式吗。而职责范围内的公事公办中,对方不配合,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注重沟通方式、也不代表我们应该发号施令。因为:
    首先,从业务角度考虑,对于职责范围和程度本身,其实现实生活中没法太明确。哪些是对方应该做的,需要提供怎么样的服务,提供到什么程度,一些细则如何划分,有些并没有明文规定,或者没法量化。这些不明确的部分,都是需要我们好好沟通来提出请求的。(当然,对明确责任范围内的推拖,可以选择投诉,但也是同样要做好沟通部分)

    另外,从实际人性角度考虑,我们跟人打交道,无法同机器那样有既定的标准化的 输入-处理-输出,人不可能没有心理弱点、情绪、和小差错,加上表达和理解的天然误差,要对方像执行命令那样精准输出是很难的。即使理想状态是如此,但其实是对人性的极大考验。扪心自问,自己在工作中在对外业务中,是否做得到

    非常明确具体地划定自己的责任范围,范围内的事情,只要客户提出要求,它就是应该执行的命令,无论要求的程度是否太过、提出要求的时间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傲慢、当时自己的身体或心理状态如何,我都应当给出标准的输出,否则,别人就有权指责我。(试问,自己是否做得到如此?)

    2)、被拒绝的理由
    另外一个对被拒绝后的不当做法是,将对方的拒绝反射到自我自尊,以及两人关系的亲密程度上,认为对方拒绝自己是不给面子,是两人关系不够好的证明。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即使是亲如一家人,难道朝外相处中,就没有彼此需求冲突的时候吗。即使利用感情绑架成功,别人压抑了他的需求来满足你的需要和请求,能长久维持吗,不会被反噬吗。
    请求是否答应,最终都会回归到对方是否真的愿意,不论是出于爱的真心帮助,还是彼此需求并不冲突的举手之劳,抑或者其它的主动的目的。

    所以,对于他人的拒绝,不管是否还有其它原因,主要因素都是彼此在当下的需求有所冲突而已,如果被拒绝,我们去询问了解拒绝的原因,从而去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再根据原因来决定我们是否需要说服对方。
    比如,邀请朋友去看电影,对方表示不想动。此时可以请对方谈谈不去的原因,进一步了解对方是太累了、想宅在家,还是认为最近没有好看的电影、又或者有其它约会等,再根据具体原因确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而不是被拒绝后上来一句:“真不够意思,好不容易邀请你。”

    作者特别强调: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真诚和倾听基础上的彼此连接。因此,落在请求上,也是个双方互动和了解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施压。

    3、明确和具体的请求内容

    关于请求内容本身,作者强调请求要明确和具体,即明确请求达成的标准。比如,“希望你多陪陪家人”的请求,应该具体到“希望每周末1天安排亲子活动”。如此会更加利于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及请求本身的合理性,也更利于对方了解和执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觉得,将请求表达得宽泛简短,就能给对方更多具体如何实施的空间。个人认为,也可以采用:表达初衷,然后列举几个具体方案 的方式。比如,“为了增加和孩子们的情感联系,能不能每周末安排1天亲子活动,或者一周2天陪孩子吃晚饭,等等 ”

    4、确认是否理解、要求反馈

    如果对于对方是否理解我们所表达的意思有所顾虑,或者说这本身很重要、决定着后续沟通,我们可以请求对方给予确认。即使对方明确表明“知道了”,也可以请求对方转述一遍。如果对方感到不快,可以明确表明,“只是确认自己的意思是否表达清楚了”。
    特别是在集体会议中,对于会议的决议、主旨问题、目的等,都可以要求参会人员给予反馈,来表达他们的理解、看法等。

    5、确认他人针对请求的对应

    明确他人理解我们的意思后,对于请求本身的反应,我们多数只关于对方是否答应。其实还可以询问了解对方的:感受、具体的想法/看法。

    总之

    综合下来,提出请求的步骤如下:

    1、打腹稿:原由(事实、感受、需要)铺垫、明确而具体的请求内容
    2、提出:以请求而非命令地方式提出请求
    3、关注他人:请求反馈(确认、转述)+了解他的反应(感受、看法、接受意愿)
    4、互动:了解被拒绝原因(感受和需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读后感02-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之"请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dz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