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作者: MrMetaOne | 来源:发表于2018-10-03 10:34 被阅读76次

    不要再想着用过去的经验、过去的路径来应对未来。

    因为当我们用已知来推测未知时,老想着利用手中已有的资源去做一件事情,我们总是失败。

    我把这种现象,叫做泰坦尼克号困境。

    当ABCD(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数据Data)+X,正在加速每个产业周期的迭代,一个月仿佛就变成了一个季度。

    人效的背后是通过产业路由器打造了一个产业共同体,这个产业共同体从利益连接走向了命运的连接。

    作”,未来 30 年就是作的时代。

    我是很严肃地说作这个字的。“作” 是啥意思?

    作是信仰自己,并信心满满;作是精致地利己,并熟稔悲天悯人之话术;作是自鸣得意、自作聪明,并对异样的目光毫不以为意,作是欢喜作,甘愿受——这些词看上去都是对 “作” 的 “声讨” 。

    但要看到 “作” 的另一面:作是行动主义,从不装逼;作是我行我素,特立独行,且善于自我解嘲。

    “作” 对应着 “业”。学校里面就有一个词叫 “作业” 对不对?你们每天打理公司、思考战略规划、做微信小程序、讨好你的 VC、融 A 轮 B 轮 C 轮 D 轮乃至上市,就是在做作业。

    大家都知道 “业” 是一个佛教用语。但是我认为,工业时代的做作业是做作业,农业时代做作业也是做作业。但在信息时代,我们要经历更加痛苦的 “作” 的过程。因为,我们对 “业” 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操作系统的认知结构之下。

    “超链结构”,是互联网的基本形态,也是互联网的价值内涵。连接,已经成为跨越人、机器、组织、社群的基础结构。建立在连接之上的信息流动、情感聚集、价值传递,是超链组织存在的前提。

    组织形态变化是看待未来商业版图、社会结构和生活形态的一个重要参照。自组织、协同组织、无边界组织、跨组织、个性化组织、合弄制组织等等,都只是刻画这一变革的不同说法。

    19世纪中,股份有限公司逐渐盛行、“公司”成为了基本的经济主体。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公司+雇员”这一基本结构的空间,已逐渐受到了“平台+个人”这一结构的挤压。换句话说,“互联网平台+海量个人”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种全新的、显著的组织景观。随着“平台+个人”这一社会和经济结构的持续生长和扩展,全新的经济、法律、社会含义,也将由此深化和扩展开去。只要想一下“公司”在今日世界中的位置与影响,人们就应该对这一组织领域全新的重大变动,保持好奇、保持开放、保持敬畏。

    关于未来组织与个人的关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先生,也曾进行过精彩的分析:“虽然未来的组织会演变成什么样,现在还很难看清楚,但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楚,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以科层制为特征、以管理为核心职能的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组织的职能不再是分派任务和监工,而更多是让员工的专长、兴趣和客户的问题有更好的匹配,这往往要求更多的员工自主性、更高的流动性和更灵活的组织。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员工使用了组织的公共服务,而不是公司雇用了员工。”

    新一代基于互联网DNA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于利用新模式和新技术更加贴近消费者、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做出预判,所有传统的产品公司都只能沦为这种新型用户平台级公司的附庸,其衰落不是管理能扭转的。”

    以后端坚实的云平台(管理或服务平台+业务平台)去支持前端的灵活创新,并以“多个小前端”去实现与“多种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对接。这种“大平台+小前端”的结构,已成为了很多企业组织变革的原型结构。

    如7天酒店的放羊式管理、韩都衣舍的买手制、海尔的自主经营体等。

    不只是单个企业演化出了这样的结构,苹果的AppStore,淘宝的网络零售平台等,同样也是类似的结构。它们也都是“平台+多元应用”这一结构(或大平台+小前端)在不同企业那里的碎片化呈现,也即不同程度的“后台标准化、统一化、模块化”与不同程度的“前台个性化”之间的组合。其特征则表现为分布式、自动自发、自治和参与式的治理等。

    一部商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制度和技术共同促进交易费用不断降低的历史,是一个商业长尾由此得以不断延伸的历史,是一个交易者不断海量涌现的历史,也是一个生意门类越来越丰富的历史。

    面向未来,所谓类似于“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般的社会化自发协作,对于个人而言,以这种柔性化方式参与其中的前提,就是个人自身的“专家化。”

    德鲁克曾预测,知识工作者将很快成为发达国家中最大的族群。事实正是如此。仅从企业内部与信息工作相关的员工比例来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IT应用,首先让后端财务人员等的工作方式发生了转变,80年代的PC普及,几乎让所有的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革命,到今天的IT消费化浪潮——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可以预期的云计算对IT民主化的极大推进,企业里最后那些工作还没有实现IT化的员工,其工作方式也必将发生“信息化、知识化”的转变。至此,所有部门和员工工作的IT化、信息化、知识化,将基本完成。而这又意味着全社会知识型工作人群比例的极大提升。

    周子衡先生在与我们的讨论中做了精彩分析:“公司将不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个人将成为经济的主体。公司理性最终要被个人理性所解构与替代。这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经济矛盾的根本所在。就是说,经济问题的中心,将不再是所谓的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掩盖下的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而是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如果个人要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前提是个体必须具备参与经济活动,所需要的最小功能。从社会发展来看,最初的经济活动,大多数是基于个体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的分工合作让个人成为组织的一部分。流水线式的标准协作,减少沟通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让个人成为组织的镙丝钉。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技术进一步发展,给个体赋能,会让部分高能个体从组织中独立出来,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德国伟大的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叫做:虽然充满劳绩,但是人呢,还要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用我们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人总还得活着吧,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雾霾、这样那样拥堵、这样那样的不容易,这样那样的挫折,但是我们还是要活着。然而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这不是生命本来的意义。荷尔德林的梦想是,要诗意地活着。怎么样才能有诗意,而不是虚情假意?我认为,一定在于发现了你生命中,某些东西跟这个时代的脉搏交相呼应。这样子才能够有诗意。这个诗意不需要太大,就在我们的校园、小区、写字楼里,就在田野、大棚、渔船和水塘间,就围绕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

    王兴武: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专家

    区块链顶层思维提出者;

    通证经济研究者、实践者、布道者;

    Tokonomy通证派社群副理事长;

    维港星环商学院创始人兼院长;

    维港科技合伙人;

    维京资本合伙人;

    维京资本研究院资深顾问;

    青创银石基金投资合伙人;

    小橘科技创始人;

    著名股权架构设计师;

    著名股权激励咨询师;

    百度、中科大大学生创业家成长计划优秀导师;

    国内多家孵化器创业导师;

    数十家企业战略顾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ez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