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着光环的年轻人看似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赢家,我们的印象里,他们浑身散发的是自信、自乐和自足,但是实际上,在不可一世的自信和完美无缺的光鲜外表背后,是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且这些情感随着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并没有得到改善。
part1 为什么名校大学生很难发展爱情?
因为当今的名校大学生,往往对成功和成就有着一种被压迫式的追求:他们都觉得自己必须要以最高效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从而再接着去追逐下一个更高更伟大的目标。这种被动的压迫和紧张导致了这些名校生不能从容地去发展一段深刻的感情,遗憾的是,这些深刻的感情是可以化解他们身上这种无时无刻追求成就的压迫感的。更糟糕的是,这种被动的压迫并非是建立深刻感情的唯一阻力,比它更具杀伤力的是名校生们内心的恐惧,他们害怕在他人面前示弱,担心自己成为一位众人眼中的屈服于压力的弱者,因此他们拒绝示弱。名校生从中学到大学,被公认为“斗士”。他们似乎浑身上下都洋溢着自信,但是这种自信正式遭到了自我形象的保护和满足社会预期的绑架。当迈入大学之后,这样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和广泛,学生们左顾右盼,倍加感受到他人比自己更聪明,更加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处境。此时此刻,他们选择了谨言慎行,乔装自己,其实内心却是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的。
从总体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敢于服从学校给他们设计好的框架,鲜有对思考本身包邮极大的热情这,高等教育时人的一生中智慧的成长和探索的一部分,而且这个旅程必须是学生本人为自己设计和践行的。
part2 为什么经济学成为了众人皆爱的专业?
资质至上的心态限制了人对教育的理解,使人们把教育的价值用短期的回报率或实用性的狭隘目光来衡量。学术上的偷工减料普遍存在,知识分子们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以往的学生或者学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学术领域中自由探索,随心选择并尝试一些专业之外的选修课,也许在这个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偶然遇到自己喜欢甚至是热爱的新事物,这曾经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魅力所在,但是现在不同了。为什么在如此多元化的校园里面,有如此高比例的人选择了去做一模一样的事情。‘当你观察到众人都在追逐同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判断它是有价值的’。在最顶尖高校出来的学生往往受制于“三驾马车”:财富、资历和声誉。你们都很年轻,为什么不闯一闯呢?
part3 精英教育阻碍个人成长的一大原因
当你的生活中没有被给予犯错空间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错误任何机会。这一切使得人对风险极力回避。他们一直被不成功的可能性套上了枷锁,害怕失败,这种心理从他们的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不成功时就已经播下了种子,对于精英学生而言,失败,哪怕是短暂的失败,都会影响到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定。“由于学生们都不愿意去上一门自己没有把握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因此大家无法拓展并超越自己已经熟悉的领域,大学教育的本意是提供机会给年轻人去尝试和探索,让其发现新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内在的新的能力,但是因为学生们都不甘落后于他人,而且每个人都要保证自己多才多艺,因此大学教育的本意已经荡然无存”。
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培育出了高智商,有成就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但却没有教育他们领悟声明的追求,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按部就班地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在内心深处,他们也缺乏勇气和自由来创造自己的道路。
优秀的学生被灌输“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这样的思想到底是正确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