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断深入工业业务,把资深模式做重,这背后的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明天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我们明天,面临的就是未来工厂,就像业界提到的平行工厂。
他的底层就是传统设备,中层就是物联网收集的数据,顶层是基于这些数据的决策系统。
这在国内外工业行业的头部企业中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工厂设备嵌入传感器并且联网,这些设备间建立起不间断的、可视化、可量化的数据流;智能协作能力越来越强,如同鲜活的生命体。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对于所有的参与者,每一个工人、管理者、工厂的决策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人,作为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在这个系统之中怎么样能发挥作用?
他需要一些新的手段。
我们发现,智能眼镜是未来平行工厂之中的交互入口,它相当于人的第二大脑。
工人眼前看到的事情,都可以有第二大脑来帮助决策,这就相当于钢铁侠之中,他的智能助手。
我们相信,这就是第一视角交互变革最后会走到的那一天。
智能眼镜进化的铁人三项
这一愿景的达到要求我们与工业产业同步进化,完成铁人三项:
首先是硬件,需要人带上,就必须非常轻,才能长期佩戴。亮亮视野的智能眼镜做到了33.4g,和普通眼镜相差无几;
第二,交互核心硬件技术需要实现标准化。比如,目前光学领域尚无标准的技术方案,每家的方案都不一样。亮亮视野做了一个很重的工作,把产学研结合在一起,和浙大光电学院成立联合光学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发展几年来,不仅在这一代光学方案,对于下一代光学与未来的光场研发,我们都会进行专利布局,并与供应商做深度整合;
第三,更重要的是计算。都说“智能眼镜”,那么“智能”体现在哪?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前端计算。前端计算有多难呢?
首先,你需要部署在很轻的头戴设备上;第二需要反应做够快,实时识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否则在场景里就没法发挥价值。我们实现的是 100 毫秒;第三,就是要准。
这三个要素其实互相是矛盾的,怎么来平衡?很好的一点是,业界慢慢走到今天, intel的Movidius、寒武纪的NPU等,都在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把它放在一个非常小的芯片上。
但是,这个芯片只是架构完成了,它后面的整个软件系统、SDK都没有成熟。
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重的工作,用了几年时间,从函数库到整个的应用接口打通。我们甚至还把一个DenseNet200层的模型放在了眼镜端。
这才真正的完成了铁人三项。
刚才提到的不同行业案例的不断提升之后,我们做到可以连接知识、连接人与数据,并且进一步连接人与物联网。这就是开头提到的“重模式”。
人机交互革命,呼唤行业伙伴
把这些做到之后,我们真的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看到,人机交互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今天只是新的交互革命的开始。
我们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但是,这场交互革命不可能由亮亮视野独自完成。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合作,无论是计算、框架领域,还是业务层面,我们都希望大家能关注第一视角交互革命。
我们相信,在今天这个时间点,智能眼镜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机遇。
在这一次交互革命中,中国真的是走在前列。
此文为看点(小小潮流科技范)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