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本性与外在的关系

本性与外在的关系

作者: 洵张 | 来源:发表于2022-11-17 20:24 被阅读0次

    孟子一直不断的在强调,我们需要继续去修炼自己本性的善,使其从一种可能性变成实然性。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将心中之善扩而充之,所以我们每个人呈现出来的最后的生命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那些操起自己本性至善的人便可以被称之为“养其大者”,字面意思便是说这类人注重修养自己身心重要的部分。而放在语境里面意思便是他们在养自己的心,在养自己的本性。而一些没有能够做到养其本性的人愿可以被称之为“养其小者”。这类人通常会因小失大,再做出抉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外在的事物。这些人放失了自己的本善。

    所谓大人从大体,小人从小体,那些小人便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因小失大的人。

    既然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内修,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做到成为一个大人呢?

    所谓“圣人先得我心之所所同然尔”,这些生产人其实就是做到了,操起自己善心的人,做到了扩而充之的人。在他们观察事物的时候,永远都是在思考的,都是用心的。他们在用道德来觉知整个世界。而那些小人却仅仅流连于感官上的觉知,最终他们什么也获得不了,他们自然也不可能领悟探究的意义了。

    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可能会对学习感到疲惫,究其原因便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去观察,没有操起我们的这一颗善心。而在我们从其大体,对我们的善扩而充之之后,那些感官方面的觉知仍然是存在着的,只是在这上面一层多了一个精神的牵引。

    所谓精神的牵引,便是我们提到的善心,我们提到的大体,也可以说是天赋予我们的东西。

    在尧舜时期,周公时期,他们修炼自己的善心,其目的并非是希望获得一个由人赋予的职位,但是在他们修炼自己的本性之善的过程之中,随着这个过程,他们可能就被赋予了这个职位。在孟子时期的人们也会说他们在修炼自己的本性,也会说他们所发起的战争是正义的。但是他们说的这一切做的这一切,最终的目的都不再是修炼自己的内在了。更多的时候,他们嘴上挂着的仁义礼智都是为了能够获得一个外在的慰问,能够获得别人的肯定。而这种状态便是放失了自己的本性的状态。

    这种修炼自己的本性,为了外在的功名利禄的状态在中国的社会上持续了很久。就比如汉朝的举孝廉便是最鲜活的例子,由皇帝发出的这一诏令使很多人都在外在看来呈现出了内心向善的样子,但是他们真的很自由,操起了自己的善心吗?他们的目的其实已经暴露了他们最终是否有将自己的本性扩而充之。当时他们修炼自己的本心就是为了最世俗在外的荣华富贵。

    在我们当今的时代,很多人甚至都已经遗忘了我们应该去修炼自己的本心。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我们用感官在感知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丧失了由心而发的应该与外在世界相交融的善。那么在这个时代,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状,是否应该做出些努力呢?我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当我们真实的看到了此等情形时,这便代表我们内心的善没有被蒙蔽,而当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的时候,就更应该在我们本性中的善推而广之,扩而充之了。这也是我们去修习的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本性与外在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ol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