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它是名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来源说法。
古时候,有位书生进京去赶考。
有一天,书生只顾着匆匆赶路,不觉天越来越黑了。
书生错过了客栈,没有地方投宿了,这时看见山中有个古寺,没有办法只得去山中古寺去借宿了。
来到寺院,好心的僧人给书生做了素菜饭给他吃。
吃完饭后,书生去僧人房中谢谢他。
寒喧之后,俩人闲聊了几句,还算聊得很投机。
僧人就问书生说:“先生,万物都有公母。那么,大海里的水怎么分公母?高山上的树木又怎么分公母呢?”
书生一下子就问住了。自己寒窗读书十多年,从来没有看到哪本书籍记载了这些事,也没有听先生讲过这些东西。
于是,书生就虚心地向僧人请教。
僧人说:“海水中有波浪,一般认为波为母,浪为公,因为波小浪高,公的总是强大些。”
书生想想,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书生接着又问僧人,“那树,又怎么辨别公树、母树呢?”
僧人又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吗。”
书生闻言,恍然大悟,想想,觉得有点道理。
第二天早上,书生告别僧人,又匆匆赶路去京城……。
到了京城,书生进考场考试。
书生刚一坐下,就打开试卷一看,惊讶地发现,皇上出的考题,正是那夜僧人说的“万物公母”之说。
书生很高兴,不假思索,一篇文章就写好了。
不久,皇榜之上,书生得了金科第一名。
书生衣锦还乡的时候,特意绕道去了那日留宿的寺庙之中,感谢僧人。
书上奉上丰厚的香火钱给寺庙,还亲笔写了一块匾送给僧人,上面题的是:“同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以感谢僧人的教育之恩。
这个故事诠释这样一个道理,学习知识,并不是埋头苦读,还要善于与人交流。
的确,有些有学问的人,知识面比较广,看问题的高度不一样,他们的一些见解能够帮助你少走弯路,使成功更有希望。
但在当今这个物流横欲的社会里,遇上一个“良师益友”的人确实不易了。因此,与人沟通要懂得辨优劣,与有知识有良知的人来往,这样才能达到“听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