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提笔写点东西了,今日动笔,缘于一陈在画画群里给大家看的一些画。
先打开看看这些画,试图记住自己看画的感受。
https://mp.weixin.qq.com/s/o6w5ba_mjLLQK2i0oLsEWg
对这个孩子的画,你感觉如何?
画画群里不同的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人想请一陈老师点评点评。
以下是老师点评摘录: 这个孩子被概念捆绑了,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概念,而是概念这种方式: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概念。 艺术作品说到底,不是为了好看不好看,你到底触碰到你的灵魂没有?如果碰到了,每一幅作品都是取不尽的宝藏,如果没有,那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一个简单的层面、一个瞬间,昙花一现。 每一朵花都是宇宙的奇迹,就看你触碰到多少。自己没有领悟更多,作品就没有更多。 人希望自己有更强大的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清晰地看到是被牵引了还是更有主动性了这个很难分辨,因为看上去同样都是更强大的感觉。
老师的点评中,我被其中一个词触到,也发表了几句自己的看法: 说到被牵引,我经常会跳出来想一想到底是自己真实的意愿,还是被环境影响或者为满足其他人的期待。感觉为满足其他人的期待而强大尤其危险。 成人还好,对于孩子,还没有足够力量去抵抗其他人的期待时,自己的模样就越来越模糊。最近看到有些孩子以不同方式试图去表达和反抗,可惜成人很难看到。
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牵引不完全是反面的,人类社会就是在牵引中慢慢形成的,也在牵引中慢慢进步。我们现在所说的牵引,应该是指过度牵引? 老师回复:你说的应该是推动力,牵引是指迷失。 后续又有一些人参与进来,有许多的讨论,在此省略。
在这里,想说一说关于牵引和推动的话题。 我想一陈老师之所以说牵引是迷失,并不仅仅因为牵引的人是站在被牵引人前面作用,而推动是站在人的身后,这种姿态本身,就有主动和被动在其中,而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留给人的空间在哪里。被牵引的人被挡住了前面的空间,但却不得不向前走,有时候只有走过去了才能清楚地看到所有风景,通常是一种回看的姿态,这个时候他却不得不继续向前走,感受一下他的内在是一种什么状态?而推动的人,是站在他身后,他可以看清他要走的路,方向由他自己来把控,推动的人在身后给他助力,这时候的状态又是如何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推动的人给的力量不是助力,而是主导力量,那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牵引,不是真正的推动。
想到自己生命中,很多都是被牵引的,身边绝大部分也都是被牵引着的人,当清醒过来反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因为被牵引的不同,幸运的还能接受曾经的过往,难过的是有人已经不知道把自己丢在哪里,而很难找回来。
现代这个社会,这种被概念化或者被“应该”的孩子越来越多,总是不自知或自知却无奈地走在不是自己的路上,作为人的生命越来越少了趣味。被牵引的方式有很多,高知父母很少用棍棒了,而更多的是期待,还有社会的期待、道德或价值观的期待。期待本身并不应该被指摘。但可悲的是这些期待越来越固化并表浅,越来越广泛而同质,并且越来越物质而远离人本身。这些与生命相违背,却不得不背负,期待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词,也变成了很多父母与孩子越来越撕扯、很多人越来越迷失的原因。在这样的期待中,人们越努力,却发现本来生生不息,可生万物的生命,却越来越千人一面,越来越失了生命的喜乐。身在其中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被裹挟了,想要跳出来真心不容易。也许这跟现代人越来越远离生命本源有关吧。
昨天跟宏宏老师聊天,她谈到了教师团队的多样性给她带来了安全感,感到了自由。哇,听到这些我感到一种美好。我们不同,亦被允许不同,看似有些麻烦,却在最底层支持着大家,能成为自己,并且当我们能面对真实,就一定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理解,作为人,生命的自由,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我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而是在任何状况下,我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以我的自由意志做出选择然后真正去行,并随时能保持动态的平衡。这种能力我有吗?我如何带领我的孩子拥有这样的自由?如何能时时跳出来看一看,自己是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还是陷入某个泥塘无法自拔?有时候悟到了,却不能时时觉,如何能觉?
一陈老师说,通过修习艺术提高感受力,会更好地提升觉的能力。是啊,好的想法大家都有,但难的是能时时觉,觉才可能做,随时保持动态的平衡。有同学补充说,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志道游艺,艺不仅仅是现代所称的艺术范围。 是啊,无论哪种形式的艺术,最根本核心是创造,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生。不生即死,要保持生命的活性,就要生生不息,要生万物。这是为什么华德福教育要艺术化的教学,它绝不是以艺术为工具来教学,而是以艺术的根本核心来教学,那就是生的秘密,也是宇宙和人类的秘密~
来吧,一起修习生的艺术,它无处不在,你看到了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