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0722
正文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篇帖子两千个字,没有什么内涵,最好不要读,否则浪费二十分钟生命。
今天我就不更新 “我在北京写代码” 系列的帖子了,最近有一些其他的事要忙,我又要上京一次了,所以我处于对未来以及这个城市本身的思考,我不得不写一篇帖子来研究一下 “北京到底是什么” 以及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北京为什么是无法绕过的坎子”,其次还有最最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 “北京脱离城市符号背后的巨大含义”。
北京无疑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大家熟悉的都是表面的北京,是奥运会的北京,是属于无数名流与清北天才的北京,是拥有无数教育资源,就业资源,医疗资源以及所有一切资源的北京。当脱离这些东西之后,你其实根本不了解北京。
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北京,就像无数个人眼中有无数个堂吉诃德,无数个人眼中有无数个哈姆雷特一样,不论你是塞万提斯还是莎士比亚,你能写出的,你能描述的,总是自己眼中的北京,而北京包含有 “千千万万个你”,“千千万万个我” 以及 “千千万万个他”。所以任何对北京的描写,都是不完善的,如果一个人想了解北京,那么他最好能够亲自来一趟,生活个三五年,他可能对北京能有一些感触。
但是如果作为新北京人,那么你理解到的是新北京,老北京已经逐渐远去了,昔日的 “崇文区” “玄武区” ,中山服的老北京吃着炸灌肠骑着大梁车子在胡同里转悠,从首钢下班之后晃晃悠悠回家喝一杯牛栏山然后看新闻联播以及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必须有的京酱肉丝还有老北京的妈妈们最喜欢的炸酱面和煎饼果子里面放的豆腐乳。这些东西,已经逐渐远去了。
你现在拿两个鸡蛋给卖煎饼的,跟他说 “我要一个煎饼,这是两个蛋”,以此来测试这个卖煎饼的老板是 “北京人” 还是 “其他人”。如果他给你做好了煎饼,那么他可能就是北京人了,其次则可能是外乡人。不过这都是表面上的东西,北京有北京的文化,北京有北京的符号,它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是永远的故乡,是回不去的怀念,是母亲的炸酱面,父亲做的炸灌肠还有溜丸子,炸丸子,四喜丸子,铁狮子头,驴打滚。
对于老北京我不能说太多,因为我不是老北京,对于老北京文化我是很有兴趣的,并且我很喜欢研究北京人,我读过老舍,特别是摩托祥子特别喜欢,当祥子骑着摩托车从胡同里走过的时候,那辆 82 年的本田雅马哈就成为了靓丽的风景线,消音器的轰鸣声让很多人回头,而祥子早已经无声远去了。
所以我想说的重点是 “对于新北京人,北京的符号以及意义”。
我只能写普通外乡人的北京,对于企业家,明星,还有成功人士的北京就不去讨论了,我不懂他们的生活,具体可以看看 “老炮儿” 这部电影,多少有些参考,也可以结合 “茶馆”, “骆驼祥子” 来看看晚清老北京的生活。
对于新北京人,包括所有来北京谋生的外乡人,但是限制于 35 岁以下,为啥呢,因为 35 岁以上的新北京人,出于莫名的原因无法被讨论,以防万一,还是小心为好。我在这里的分类比较笼统,因为我不是研究社会学的,其实我心里把所有来北京工作,学习,生活的外乡人,全部都划分为新北京人,并不是说有了京户才算是新北京人,也不是说买了楼才算是新北京人。
因为这个原因实在是太复杂了,我的想法是,你在哪里生活,你就算是个这个地方的新人,因为你要面对来自这个地方的文化冲突,就业冲突,以及关于生存,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冲突。我个人鼓励的生活方式是在成年后一定要换一个和自己家乡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去生活,比如北方人可以去江浙一带,珠三角一带,接受一下新鲜思想的熏陶,这都是有好处的,不过这不是必须的,因为人是复杂的,你可能在外面受到创伤之后不愿意再出去了,只想在家里逃避。这都是有的,不过如果能够重新振作,我觉得生活必须继续,如果生活要继续那就不得不去冒险,而冒险是生活最大的兴趣所在,也是最有意思的。
对于一个像我一样的北漂青年,我一开始去北京的心情是唐突的,惶恐的,我没有能力接受这么伟大的挑战,我深知肚明我是一个脆弱,软弱,懦弱,以及自私和喜欢遮遮掩掩的生活在乡下的巨婴,我没有能力面对生活的苦恼以及大城市的诸多挑战,我在 20 岁那年,我甚至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独自生活的任务,我不会租房子,我也不知道我会面对一个包含有 20 个人的隔断间房子的熔炉一样的生活条件。我在乡下的生活虽然物质很匮乏,但是一周我能吃一次炸鸡排,是母亲给我买的,同时每天住在巨大的空间里,从来不用担心没地方住。
这么来看生活一下子变成了活地(和谐)狱,我很害怕,当然这是在我租到房子之后。对于我来说在没去北京之前,北京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它就像是黑客帝国中的 “Zion City” 一样,根本就没有办法到达,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无能为力的挑战,我甚至无法迈出第一步。
我在 20 岁的时候很想外出冒险,无数次踌躇之后,又无数次被吓的退缩回来,这个时候,北京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谜团,一个充满光辉,梦幻大厦一样的遥不可及的谜团,在我没去北漂的时候,我只要一想到北京,我甚至就会 “出冷汗”,我觉得这是我无法克服的。对我来说是钻石一样的北京,美丽,美好,但是却冰冷坚硬,这令我非常痛苦和迷茫,我觉得这样有点像早恋的感觉,可惜我没经历过早恋。
之后我鼓足勇气出发了,我那天把我最好的衣服穿上,用上了我最好的行李箱,买了绿皮火车,怀着踌躇且唐突的心情,终于到了北京,北京西站是第一个难关,因为我不知道坐哪路公交去军事博物馆,租房子是第二个难关,找工作是第三个难关,投简历不顺利被嘲讽萌生退意是第四个难关,糟糕的居住环境,高昂的房租以及生活费是第五个难关。最后怀揣着羞涩的梦想每天会怀疑五十次自己是否能达成梦想的惶恐心态是第六个难关。
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工作被逼到死角,同时受限于学历,学识以及见识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无法融入这个繁华却贫瘠的巨大都市而心怀愧疚是第七个难关。当我经过了所有的考验之后,我终于知道了北京是什么了。对于我这个外乡人来说,北京终究不过是一个塑料制品。
它是一个塑料制品,普通,难以被分解,同时无法与自然协调,这是我,也是北京,因为北京只是我自己内心的倒影,你是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就像风吹草动,有人说是风动了,有人说是草动了,还有人说是心动了。到底是谁动了呢?大概只有自己知道吧。
北京,如果是你的北京,它可能是辉煌的,是耀眼夺目的,是明媚如天堂的纯金铸造的北京,而对于我来说,它把我压碎了,变成一个扁片儿人,把我装进了塑料盒子里,这就是我的北京,塑料做的北京。
全文完
网友评论